张辂缓缓将手臂从通一手中抽回,尽管通一大颗大颗地流着眼泪,可张辂却没有多看她一眼。 张辂也知道自己多少显得有些绝情,可感情这种东西,既然无法许给对方未来,还是果断一些为好。 他出了大殿,殷通逸已在门口等候。 张辂看了殷通逸一眼,开口问道:“四师兄,你想好了没有?” 殷通逸点零头,轻声道:“相比于江湖,还是这里更需要我,我若下山,师父那里我实在放心不下。” 张辂点零头,也没有再强求什么,这是殷通逸的心结,只有他自己才能解开,若是他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那谁劝都没用。 殷通逸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开口道:“我好些年未曾回家了,这是我的一封家书,师弟若是顺路,能不能帮我送一下这封家书?” 张辂接过,开口问道:“不知四师兄的家在哪里?” 殷通逸想了想,开口道:“我父母喜欢游山玩水,不过许是年岁大了,他们前些年是已经从大名府定居下来,现在想来,他们应该就在大名府。” 张辂点零头,道:“四师兄放心,你的家书我一定送到。” 张辂下了山,在山下的镇子上打听了一下靖难的情况,许是这里比较偏僻,消息有比较闭塞,镇上的居民也只知道燕王打着靖难的旗号反了,但具体战争进行到了哪一步,居民们却不甚了解了。 这个时代生存都是较为艰难的,很多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谁会去关心那些跟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消息? 没能得到有效的消息,张辂还是决定先去一趟大名府,一来他需要去帮殷通逸送家书,二来嘛,大明府的位置也比较合适,离着北平和金陵的距离都差不太多,有了任何消息,他也能做出最快的判断。 做好了打算,张辂便策马往大名府而去。 还真别,这一路上也算是颇有收获,至上也是把靖难的现状都搞清楚了。 随着削藩政策的实施,许是被逼迫的急了,亦或是本就对朱允炆继位而心存不满,反正最后燕王是打着靖难的名头公然反了。 朱允炆那一边反应倒也迅捷,尽管燕军只占北平一隅,但朱允炆也足够重视,他立即启用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起十三万大军伐燕,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企图用优势兵力一举击溃燕军。 可耿炳文本就善守不善攻,加之年纪已近古稀,手下部将又有反叛至燕军的。 朱棣这下也算是摸清了耿炳文的部署。 在八月十五夜里,朱棣亲率大军,趁着耿炳文不备,突袭耿炳文大军,使得耿炳文战败,损失数万兵马,带着不足十万部将退守真定。 燕军紧随其后,日夜攻打真定,哪怕燕军气势如虹,耿炳文所部士气低迷,但燕军毕竟人数太少,加之耿炳文善守,也是让燕军碰了一鼻子灰。 最终朱棣也是只能率部返回了北平。 将军在外,胜负本就是常有的事,哪有通过一场战斗就妄下结论的? 反正不知为何,朱允炆在收到耿炳文失利的消息后,立刻撤了耿炳文大将军的职位,让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 别人或许不知,但张辂却知道,李景隆这人就喜欢欺软怕硬,而且胆子还,当初在金陵城中,张辂最为看不上的勋贵就是李景隆。 李景隆本就有人数的优势,他刚一接手部队,便下令大军尽起,挥师北上。 可随着李景隆的指挥不力,加之一些巧合,机场大战下来,李景隆也是大败亏输,竟让燕军打得节节败退,所部六十万大军丢得一干二净。 好在朱允炆再次换帅启用了盛庸,这才在济南一线阻挡住了燕军的攻势。 如今的情况就是燕军围了济南,两军已经对峙了不短的时日。 而且值得高心是,张玉与张辅父子二人都在燕军中担任要职,且都还活得好好的。 这也就让张辂放下心来。 张辂到了大名府,按照殷通逸给的地址,一路找寻到了李家庄。 这里风景还算不错,漳河从李家庄旁流过,这里水草丰美,满眼都是庄稼地。 张辂在漳河旁看到了一名正在垂钓的老翁,许是坐得久了,这老翁明显有些困意上涌,耷拉着眼皮,时不时瞌睡两下。 张辂四下看看,却也只见到这一个人影,便赶忙上前问道:“敢问这位老人家,可认识一户姓殷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