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正文卷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皇帝小儿不讲武德随着这一番话说出,于谦掀起衣袍下摆,跪倒在地,神色坚定。 见此状况,一旁的几个大臣都不由叹了口气,这个倔脾气哟,还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他们确实也没想到,都到了这等地步了,于谦竟然还不死心。 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再将目光转向了对面的舒良,迟疑片刻,俞士悦上前道。 “舒公公,你看这……” 然而,面对于谦这样的姿态,舒良却并不着急,反而露出了一丝跃跃欲试的神色。 看着俞士悦欲言又止的样子,舒良脸上的笑容越发浓厚,道。 “次辅大人不必担心……” 闻听此言,一旁的大臣略略松了口气,但是,就当他们以为,舒良要转身回宫将事情禀告天子的时候,这位舒公公不仅没有回去,反而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于谦的身侧。 站在于谦的前方稍左侧,舒良弯下身子,道。 “于少保放心,您的话,咱家一定如实禀告陛下,不过……” 话至此处,舒良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其他的大臣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儿了,但是,还未等他们出口阻止,便见到舒良轻轻挥了挥手,于是,原本侍立在他背后的内使顿时上前,将于谦直接从地上架了起来。 “你,你们做什么,放开我,放肆……” 这番动作,不仅是让在场的一众大臣惊讶不已,就连一贯镇定的于谦,也显然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大约在于谦为官的这么多年当中,被人这么架着还是首次,以至于让凡事都处变不惊的于少保,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 一旁的几个大臣,也是愣了片刻,才反应了过来,都察院陈镒立刻上前道。 “舒公公,你这是做什么!” 面对陈镒的质问,舒良倒是不慌不忙,拱手道。 “总宪大人莫急,咱家不会伤害于少保的,只是奉旨行事而已……”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也有些惊疑不定。 旋即,舒良重新转向于谦,道。 “于少保,得罪了,陛下口谕,若是您执意不肯离开,便让咱家亲自将您送回府中,静思己过,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出府。” “圣命难违,您多担待!” 说着,这位东厂太监脸色变得肃然起来,喊道。 “来人,送于少保回府!” “舒良,你大胆!” “放开我!” 在于谦的一阵阵怒喝当中,几个内侍架着这位少保大人,便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轿子旁。 可怜于谦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毕竟是个文臣,舒良既然早有准备,带来的自然是精挑细选的人物,因此,于谦几乎是毫无反抗之力的,就被塞进了轿子里。 这副场景,看的一旁的几个大臣皱眉不已,不满道。 “舒公公,于少保乃是朝廷一品大员,兵部尚书,即便是奉了圣谕,又岂能如此对待,我等要见陛下。” 话说出口,其实他们就有些后悔,但是,覆水难收,也只能硬撑着气势。 所幸的是,舒良倒是没接这个茬,道。 “咱家只知道奉圣命行事,若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各位大人想要上疏弹劾,或是直接在早朝上弹劾都可以,只不过陛下说了,今日不想见外臣,各位大人要是不想像于少保一样被关回府里,还是谨慎些的好。” 说着话,舒良的脸上又挂起招牌的虚假笑容,拱了一圈手,道。 “好了,陛下吩咐的事儿都办完了,咱家就先回去了,诸位大人请便……” 说罢,舒良直起身子,转身便带着人离开了,只剩下几个大臣站在原处面面相觑。 看着舒良远去的背影,陈镒紧皱眉头,道。 “区区宦官,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大臣,实在是有失体统,老夫这就回府,必要好生弹劾这舒良一回!” 自己给自己了个台阶,这位总宪大人同样转身便走,与此同时,原本还剩下的不少御史,也跟着下了这个台阶,纷纷道。 “不错,太嚣张了!” “一定要弹劾舒良,竟敢如此欺凌朝臣……” “走,现在就回去拟奏,后日早朝面呈陛下!” 没多大会,人就走了个差不多,剩下王文,沈翼二人,连台阶都没找,对着内阁几个人拱了拱手,直截了当的便离开了。 见此状况,王翺和俞士悦等人虽心绪复杂,但对视一眼,也只得苦笑一声,同样回内阁办差了。 这么一场风波,便就此尘埃落定下来,但是,它所引起的影响,毋庸置疑,却才刚刚开始…… 不得不说,近些日子以来,京城中的政治氛围,同往常大不相同,变得莫名的紧张了许多。 首先便是,关于储位的谣言纷纷扰扰,甚嚣尘上,虽然皇帝已有明旨诏谕诸臣,驾临清宁宫只为教导太子,但是,结合前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不得不让群臣不由得猜测纷纷。 别的不说,因上奏皇帝稳固储本而惹得皇帝大怒的六人,到现在还在诏狱当中关着呢,不让探视,也没有音讯,就这么关着,也没个下文。 其次就是,皇帝突然下旨,要在各藩地开设皇庄,以于谦为首的一干文臣上奏进谏,但是却被皇帝拒之门外,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是这一次,就连于谦的面子,皇帝也没给。 打从那日进谏的事情过去,已经有将近半个月了,当日众目睽睽之下,于谦被舒良带人强行架走,送回府中,便被禁足在府,时至今日,有无数大臣上本,为于谦求情,但是,皇帝始终无动无衷。 以于谦的地位,都无法撼动皇帝的心智,其他的大臣,自然也就不敢在皇庄一事上继续多说,因此,虽然这些日子皇帝都正常上朝,但是,却没什么人继续提皇庄之事,偶尔有几个不长眼的御史出言,也被皇帝敷衍过去,真正有分量的大臣,几乎都在此事上缄口不言。 然而越是如此,整个朝堂上下,便越是显得压抑,皇帝在近些日子上的雷霆手段,使得不少大臣都谨言慎行,在早朝上也不敢乱说话,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下朝之后,京城中各家官员的交游聚会,变得频繁了起来,无数的流言纷纷四起,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