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海上升明帝 > 第100章 双瞳(求首订)

第100章 双瞳(求首订)

苏州,昆山。

郊外顾氏庄园中,一个目双生瞳的青年看着眼前的契约,犹豫许久,终究还是长叹一声提笔在上面落下自己名字。

“顾炎武。”

名字一签,手印一按,八百亩祖田便从此以后典押给同乡富豪叶方恒了。

“顾绛兄,你若不愿意典押给我不卖便是,又何必这般?”

叶方恒也是昆山大族,还已是举人之身,比起数次乡试落第的秀才顾绛可谓是人生得意,叶家这些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手中有钱到处放贷买地。相比之下,顾绛的人生却十分不顺。

“国家败坏,家道中落,从今日起,某便改名炎武了。”

“是吗?可你在这典押契约上换名字,是不是有不认账的嫌疑?”叶方恒挥着折扇轻笑,叶家财大势粗,向来横行乡里,清军南下以后,更是积极投附。

顾绛改名炎武,是表示他对南宋爱国志士王炎午的仰慕。

“我名虽改,但这手印不也按了么,顾某行事磊落,既然把祖田典押给你,又岂会赖账。若是方举人不愿意借,那就算了。”

“愿意,当然愿意。”叶方恒一听马上笑吟吟的收起了典押契约,叶顾两家同在昆山为大族,不过叶家的底蕴可比顾家差多了。

昆山顾氏在五代时由吴郡迁居滁州,南宋时再迁海门,后迁居昆山,至今五百余年了,顾家书香门第,顾炎武的高祖曾祖祖父三辈,出过四个进士。

不过到顾炎武父亲时,家道开始中落,他父亲是个国子监生,生子五人。顾炎武一生下来就被过继到了继嗣父顾吉同家抚养,他从小受继嗣祖影响很大,继嗣祖也是个监生,但博学多闻,关怀天下事,喜欢读报,经常让顾炎武抄写报纸,在他小时又监督他读史记等经史文章。

嗣母王氏,太学生之女,也是知书达礼的小姐,只是尚未正式过门,未婚夫婿顾吉同就病逝了,后来仍然嫁入顾家,顾炎武刚出生便是由这位寡嗣母一手抚养带大的。

据说王氏对公婆照料有加,对嗣子也是视如已出,婆婆病重,王氏甚至按偏方割下自己一指为婆婆做引熬药,留下王氏断指疗伤的故事,因此朝廷还给她立了贞孝牌坊。

顾炎武目生双瞳,能一目十行,年轻时甚至还感染过天花差点死掉,不过也许是因为从小读杂书较多,虽然他才学斐然,但科举场上却并不得意,虽早早考中秀才,并加入了江南著名的复社,但在乡试场上屡试不第。

从十四岁到二十七岁,他一直在库学苦读,就为考中举人,可整整十四年苦读都没结果,在崇祯十二年的科举乡试再次落第中,他感于时事艰难,内有流贼四起,外有建虏入侵,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转而开始著述编书。

只是两年后嗣祖父病逝后,从叔季皋从兄仲隅父子,却挑起纷争,要争夺家产,想把他这个从小过继来的嗣子赶回去。

家产官司一打数年,顾炎武疲于应付,偏偏时局动荡,赋瑶蝟集,摊派不断,水旱灾荒,田地多芜,叔父还故意唆使他的家仆世奴背叛,争夺家产,引的家中难安。

在去年,弘光南京建号后,身为复社党人的顾炎武被征召为兵部司务,顾炎武厌倦家族争斗,有意前往南京,投身军国,报效国家。满腔热情的上疏乙酉四论,为朝廷出谋划策,他取道镇江前往南京任职,结果还没到南京,弘光已经弃京出逃,随之清军占领。

顾炎武也只得返回乡中,可清军铁蹄继续南下。

这段时间,顾炎武一直在与好友归庄等谋划着,近日终于下定了一个决心,要联络义士举义起兵。

促使他们要起义的还是从南边传来的许多好消息,特别是好友黄宗羲给他写来的信,让他看后万分激动。

浙东出了一个鲁监国,年轻有为更有担当,居然在短短时间里,已经做出很大声势,甚至都已经渡海北伐。

顾炎武决定联合吴地志士举旗响应,配合鲁监国北伐收复江南。

他再次回到乡里,毅然决定把嗣祖留给他的八百亩祖田典卖,筹钱为饷,准备起义。

“拿银子吧!”

顾炎武望着被收入叶方恒怀里的契约,面无表情,他知道叶方恒早就图谋他家的田产了,江南苏松之地,人多地少,田地是非常难得的,甚至早就形成了一地二主的局面,有田骨田皮之分,田骨就是田地产权,而田皮则是租佃权,租佃权是可以转让的。

有钱的地主大户,想要买田是非常不易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把这祖田出卖,尤其是大片的祖田就更难了。

顾家内斗,家产官司打了好几年,不知道多少地主豪强一直在盯着,就想趁机咬上一口,顾炎武主动提出典押祖田八百亩,虽不是直接卖,只是典押,但对于叶方恒来说,这仍然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他看来,顾炎武就是个读书读傻的家伙,虽说在复社中挺有名,但那又如何?争产官司还不是打了几年都不得结果,顾炎武又没有什么生发本事,眼下坐吃山空,摊上官司更是无底洞。

这田只要抵押出来了,就不可能再让他有机会再赎回去。

顾炎武此时根本无心再去想这祖田的事,他现在想的是更大的事情。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