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八百八十章党争依旧(二合一)

第八百八十章党争依旧(二合一)

一封回信火速通过内阁。</p>

然后迅速传递到前方战场。</p>

崇祯给卢象升回了信之后,便下令通告全军,无论如何都是大捷。</p>

完全可以值得鼓舞士气。</p>

张凤翼接到消息后,躺在病榻上看见卢象升有如此大胜,忍不住长叹一口气。</p>

卢象升越厉害,就显得他自己越窝囊。</p>

张凤翼忍不住今天多吃了一点大黄,早死早省心。</p>

至于其他明军则是想着,既然卢象升如此厉害,赶快叫他来啊!</p>

更何况他手里还握着王牌蓟镇总兵吴国俊的队伍。</p>

靖辽伯的名头谁不知道,如今又抓住了闯王高迎祥,更是名声大噪。</p>

崇祯又下了一道指令给卢象升,说贼势已溃,余孽尚在,自是要乘胜追击,扑杀余孽,误使前功尽弃。</p>

最重要的是叫卢象升相机行事,不必事事都来请示。</p>

得益于擒获高迎祥的战绩,崇祯对卢象升已经完全放权了。</p>

一旁的首辅温体仁提醒兴奋当中的皇帝,上一封诏书发去叫卢象升来勤王。</p>

此时在叫他去剿灭贼寇,大抵是冲突了。</p>

崇祯这才回想起这件事了,忍不住心中怪叫。</p>

可身为皇帝,前后旨意不搭,这如何能行?</p>

“倒是朕孟浪了。”</p>

崇祯站在原地开口道:“且先追回方才那道旨意。”</p>

“叫洪承畴南下与卢象升一同围剿余贼。”</p>

“是。”</p>

崇祯站在大殿内又走了几遭:</p>

“把那闯王高迎祥押解进京,沿途调拨兵马严防死守,勿要使他逃脱。</p>

此番要给卢象升、洪承畴各加一级。”</p>

“是。”</p>

陕西仍是没有止境的旱灾、蝗灾,有其他地方还发生了洪涝。</p>

面对遍地饥馑,崇祯一筹莫展,只能对几个灾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实行减免钱粮。</p>

但不过是表面样子,对于嗷嗷将死的饥民来说,减少一点赋税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p>

崇祯觉得贺今朝要在陕西去找粮食,那就让他去吧。</p>

陕西处处是灾,贺今朝此举无异于缘木求鱼。</p>

他就算占据陕西,想要笼络民心,不仅搞不到多少粮食,还会往里搭上许多粮食。</p>

像这种赔本的买卖,崇祯像来是不屑去做的。</p>

崇祯只能设想,先用全力剿除农民起义这一心腹大患,以后再想办法慢慢收拾残局。</p>

如今卢象升给了他希望,那自是要全力以赴。</p>

崇祯很想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围剿农民军这件大事上来。</p>

可朝臣们却仍然在吵吵嚷嚷,内乱不休,不断地搅扰他的思路,让他烦躁不已。</p>

特别是要卢象升以全胜之师,来此千里勤王,消灭盘踞在京师的清军。</p>

若是他们清军再向崇祯三年的时候,占据四城不走了,那可如何是好?</p>

崇祯为了四处的灾情和京师外战报焦虑不安,接到卢象升捷报还没高兴一会。</p>

御史的一份弹劾首辅温体仁就让他恼怒不已。</p>

言官劾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不过是说温体仁心怀险僻,治国无谋。</p>

任首辅数年,未建一良策,致使流寇嚣张、边警频传,他要温体仁引咎辞职。</p>

可谓是一语中的!</p>

因为温体仁当真是不献一策。</p>

崇祯问他,都回由陛下自行决断,以陛下的英明神武,定然能做出正确判断之类的。</p>

许多御史都觉得这活,我也能干!</p>

凭什么他一直当那么多年的首辅?</p>

从温体仁出任内阁大学士以来,攻击他的事件已经发生过几十次,攻击他的人上自大臣,下至庶民。</p>

攻击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p>

温体仁是靠同东林党人撕破脸皮激烈斗争,才得以晋身内阁。</p>

因而一直被东林一气视若仇敌,但他不断受到恶毒攻击甚至在朝野间遭到普遍恶评,可偏偏皇上宠信他!</p>

或者有些时候,是温体仁示意麾下弹劾他,就是为了向崇祯证明,陛下用我请放心,我绝不会结党营私!</p>

事实证明,在崇祯一朝,尽管他换内阁换首辅换的勤快,但温体仁是时间最长且最稳固的那个。</p>

温体仁麾下的党羽大多都是因为利益集合在一起的,下次利益不一致,那咱们就说拜拜。</p>

所以朝臣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乎没有。</p>

这就让崇祯非常信任他。</p>

因为一个孤臣,只能依附皇帝给他撑腰,才能满心的为他办事,才是最可靠的忠臣。</p>

</p>

再加上温体仁不贪钱,属实是在明末的环境内,是一朵白莲花了。</p>

这两点外在就让崇祯觉得温体仁是可信任的。</p>

除了这两点之外,不求财不结党,剩下的便是温体仁非常注重自己的名!</p>

在加上崇祯行风乱世中用典的信条,用严苛的律法驱动臣民给他办事。</p>

他们性情气质上却颇有些相似之处。</p>

两个人都是洁身自好、刚愎自用、刻薄残忍又好用聪明。</p>

或许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契合,才是他们君臣遇合的真正基础。</p>

但人格契合使人阶段性失明,就看不到对方致命的弱点。</p>

温体仁行事也显得刻薄寡恩,暗中被崇祯引为知己。</p>

崇祯任用温体仁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温体仁无形之中成了代他受过的替罪羊和挡箭牌。</p>

故而崇祯直接让御史回家养老。</p>

都什么时候了?</p>

外敌入侵,内乱刚刚取得阶段性的胜利。</p>

你们不去思考如何退敌的策略。</p>

反倒来弹劾朕的首辅,是不是脑瓜子有毛病?</p>

朕对你们这群人很失望!</p>

一个言官被摘了乌纱帽,并没有吓到众多御史。</p>

他们接连上书弹劾,在外督师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和镇守通州兵部侍郎仇维桢。</p>

说他们报捷的内容是二百余人,隐瞒了我大明官军损伤千余人的事实。</p>

在叙功首推监视内臣,是别有用心的,御史们并且义正词严地请求罢去所有督军内臣(太监)。</p>

换了张凤翼以及仇维桢。</p>

至于换谁?</p>

他们不管,皇帝自己决定,换人就行。</p>

崇祯真的被激怒了。</p>

他对文臣昏庸武将怯懦的痛恨,对言官的厌恶和自己一片苦心不被理解的厌恨,嗡的就爆发开来。</p>

整个大殿都传来他咆孝的声音。</p>

朕刚刚有了点好心情,你们就来给朕添堵!</p>

一个个自诩为忠臣,可忠臣是这样做事的?</p>

生擒高迎祥的消息都没捂热乎,这帮人就又开始出难题。</p>

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p>

说实在的,崇祯真的很想做出一副虚怀纳谏的圣君姿态。</p>

一直接受的儒家道德意识也要求他虚心纳谏。</p>

但另一方面,他对言官和其他进谏者的怀疑与厌恶,以及强烈排斥一切批评的虚荣心。</p>

你们也配批评朕?</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