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兵临城下,他就是不肯拿出府库的金银激励守城士兵,结果军无斗志、被流民攻破城池,福王自己也被李闯点灯熬油了。
李岩就是在那个时期投靠的李闯,他以为李闯攻破坚城、多么英明神武,哪里知道李闯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之后一路攻城掠地打到北京,即有明朝援军踌躇不前的原因,也有李岩‘朝求升,暮求合,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宣传之利。
刚刚打下北京,李闯等人不用心安抚百姓,却一心一意的在北京搜刮金银财宝、豪宅美女……李岩一个人又能怎样?
李闯的军队本就是流民组成的,胜、则气势如虹,败、则顷刻崩溃,李岩的两万大军,也就堪堪可以护住李闯及其掳掠的财宝、美妇。
这都是天命,您不该过分自责!”中年男子含泪苦劝到。
“是我偷懒了,早年见到李岩、就认定了他是‘天授人’,其实,天下的天授人何止一个?
现在已经造成生灵涂炭、百姓血流成河的悲剧了,我不能原谅自己!
你把双手伸出来……这是我自然道墨学一派的‘掌令’、也叫‘洛阳令’,从今日起,你就是自然道墨学一派第169代‘掌令’。
切切牢记我派的宗旨:以人为本、遵从自然,兼爱、非攻。
战乱无法避免时,就要未雨绸缪的提前寻找天授人,尽快结束战乱!
假若再出现朝代更迭、天下行将大乱的预兆,你当尽力找到一个可以让战乱尽快结束的天授人,引导他把洛阳作为根据地,协助他尽快结束战乱,让黎民百姓能少受些兵火、战乱之灾。”老者说着,把一块儿黑黝黝、泛着豪光的令牌交到中年男子手上,中年男子把双手举过头顶,郑重的给老者磕了一个头。
“当你选的天授人坐镇洛阳后,你到邙山之巅,……
记住线路、以及自然洞的开启方法了吧?
……你把‘洛阳令’**自然洞石壁上八极阵图的那个孔中,天道就会被暂时蒙蔽,历史的进程就会在关键时刻发生细微的改变……
切记,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以战止战,让天下尽快承平!”老者再次强调到。
“谨遵恩师法旨!”中年人郑重的说道。
“你现在还只是突破了修心境界,远未达到身心双修的境界,做事千万要小心、谨慎,我们已经很多代都是单传了。
我们自然道墨学一派,为了防止让心怀叵测的人掌握‘洛阳令’,东汉时期的‘掌令’,辅佐刘秀定都洛阳后,每代‘掌令’就都是单传了,你将来若有了道侣,你的孩子若是可造之材、他也可以继承‘掌令’之位,咱们墨学一派,毕竟出自自然道,遵循天道自然的思想,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一定之规。”老者说道。
“是!”中年男子严肃的答道。
“这块青砖下,是本派不外传的《墨学兵法》、《山海总经》,你收好、用心学,上面都有历代‘掌令’注写的心得,结合着看,不过道法无常、也不要局限于那些注解,也许你会有更高的认知。”老者说着,指了指面前的一块儿铺地的青砖。
中年男子抬头看了一眼老者,见他示意自己动手,于是他把“洛阳令”揣进怀里,动手撬动那块儿青砖,地上的青砖铺的严丝合缝,身边也没有合适的工具,中年男子只得把右手平铺在青砖上,运用灵力增加砖与手掌间的**力,慢慢的将青砖轻轻提起……
青砖下面果然有个暗格,一个雕着古朴纹饰的木匣、静静的躺在里面,中年男子双手把木匣取了出来……
“师……”中年男子抬头看时,老者已然双目紧闭、羽化而去了……
“师……傅!”中年男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的感情了……
中年男子按照自然道的传统,将恩师安葬在了大殿正对的那座小山上,春秋战国之前的自然道修炼者,都会在寿数将近的时候,自己选择一个荒凉无人的深山,把自己的皮囊还给大自然。
清军疯狂的屠戮、劫掠洛阳周边的百姓,跑马圈地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清风观》秉承自然道不受供奉的理念,所以香火不旺,仅靠祖传的几亩田地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所以能救助的人十分有限。
中年男子为了救助一对儿濒临饿死的母子二人,还收留了两位带着孙子、孙女逃难的老人。
中年男人除了每天早晚修习道法,农田里的活计、依旧是他一个人操劳,不过有了两个女人,洗衣、做饭这些就不用他操心了。
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虽然身子骨单薄,但看起来都很有灵性,于是中年男子亲自给他们开蒙,教材就是一本《道德经》,在教他们读书的同时,他还有意引导孩子们一起修习自然道法,他决定让自然道墨学一派开枝散叶、不再单传了。
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但《清风观》从不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欢声笑语。
单身女人的儿子跟自然道的缘法不浅,中年男子有意收其为徒,女人自然也愿意,可中年男子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所以并没有正式收其为徒。
守孝三年届满,中年男子把大家都召集到大殿里,说是有事儿相商。
“我有意收这三个孩子为徒,不知你们意下如何?”中年男子看着大家问道。
“我愿意!”单身女人的儿子抢先答到。
“我也愿意!”两位老人的孩子也赶忙同声说道,三年相处下来,中年男子即是他们的老师,也像父辈一样关爱着他们。
“那敢情好!这俩孩子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两位老人对视一眼后、感激的说道。
“谢谢道长收留犬子!”单身女人跪下说道。
“快快请起!千万不要这样!而且我的话还没说完。”中年男子探手虚扶、连忙说道。
“道长还有什么事儿吗?是不是还有什么我们不懂的规矩?”老者看着中年男子问道。
“自然道道法自然,没有任何繁文缛节,师徒完全是一种缘份、随缘而定。
只是这三个孩子,最大的今年才八岁,最小的孩子才六岁半,所以我有些顾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而我的修行也到了云游天下的禅机,让这三个孩子跟我一起浪迹天涯……不知道你们是否放心?”中年男子看向三个大人,很认真的问道。?
“没关系!这有啥不放心的!”老人痛快的答道,他们的儿子儿媳都被清兵打死了,家也被满族人圈走了,要不是中年道长收留,就算沦为乞丐、也不一定都能活到现在。
“这……”单身女人看着才七岁的孩子,多少有些不舍。
“道长一个大男人,带着这三个孩子、也太累了,道教也有夫妻共同修炼道法的、是吧?老头子!”老太婆撺掇道。
“是!我们村附近的《三清观》,就是一对道士夫妇主持着。
道长的为人、这三年你还看不清吗?
你要是不放心孩子,干脆就跟道长结成道侣,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老头笑着说道。
“他爷爷!”单身女人羞臊的低下了头。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咱们就把收徒、结婚两件事儿一起办了!”老太婆笑着说道。
“对对对!双喜临门啊!”老头子大笑着说道。
“什么叫双喜临门呀?”最小的小丫头问道。
“就是今天晚上有肉吃!”老头子跟孩子开了一个玩笑。
“好呀好呀!今天有肉吃喽!”两个男孩也跟着起哄到。
“婶儿……”单身女人羞红着脸跑出了大殿,老妇人急忙追了出去。
“大叔……”中年道长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之前你在三年孝期内不便,现在,她丧夫、你未婚,而且她是多贤惠的女人,你也看得到!
这三年,你主外、她主内,我们老两口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让你们照顾了三年……”老汉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了,停顿了片刻,老人继续说道:“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今晚就给你们把事儿办了!
……这就是你常说的顺其自然,就这么定了!
你们谁跟爷爷去割肉打酒,去的有麦芽糖、米花团、糖葫芦!”
“我去!”、“我去!”、“我去!”,三个孩子都笑着跳了起来,这可是过年都没有的待遇……
一个月后。
一对道侣带着三个小道童,开始了云游天下的旅程……
光阴似箭。
自然道墨学一派渐渐开始壮大……
历代的新“掌令”时刻关注着天下的风云变幻,他们曾接触过洪秀全、曾国藩、左宗棠……等无数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天授人……
清朝同治13年三月初七(1874年4月22日),自然道墨学派第175代“掌令”正在坐观天象,突然,他从《清风观》大殿内看到,天上的紫微星明灭不定,既不是帝星陨落之兆、也不似紫微下凡的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