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雄县看看,看看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直觉告诉朱慈烺,雄县那边是出了大问题的。
登记造册的人口是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人,缴纳赋税的仅有五万零六人。
之前是绝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自朱慈烺平寇之后,朝廷开始一方面打仗,一方面又开始安置这些流民。
如何安置,说白了就是打破之前大地主侵占的土地,进行重新洗牌。
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流寇的肆虐未必是坏事。它可以使得大地主们集中的财富,重新分配。
若是没有李自成等人的作乱,朝廷想改革。既然动了那些大地主们的利益,他们肯定决不罢休。为什么历史上的数次变法改革,到最后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就是因为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凡是改革派最后的下场都不太好。
大家都知道,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君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失败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商鞅就是个最好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再就是大明的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作为明朝少有的几个权相之一,对于明朝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解决了明朝国库不足的问题,使得衰弱的明朝有一次焕发了活力。
可是,历史上这些变法都是褒贬不一。比如说商鞅变法,执行严酷。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而王安石变法更是遭人诟病,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等等。
至于张居正,一条鞭法虽然有利于增加税收,但是也使得当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不得不卖地、卖儿女才能筹够税收的银子。张居正改革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解决藩王和土地兼并的问题。
别说是这些历史上的变法人物,就算是朱慈烺自己,想要解决藩王和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也难以做到。
如果没有流寇作乱,朱慈烺想改革大明王朝的弊政,不是说不可能。至少短时间不行,很可能会最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缓慢的过程,最终才能使得改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