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叶瑜然知道,应该是平日里伺候自己的丫鬟婆子到了。
她没让人多等,出声让她们进来。
朱三要上朝,三四更天就起了。
朱七要晚一些,他只在翰林院当差,不用上朝,倒是能够晚一些出门。
即使如此,叶瑜然起来后也见不着兄弟二人。
早膳是徐玉瑾让人准备的,都是叶瑜然、朱八妹日常吃的那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按时节按节气调整菜色,十分符合古人养身之法。
跟别人家唯一不一样的,大概就是朱家的餐桌上多了不少大户人家觉得上不了台面的吃食。
叶瑜然、朱八妹是农人出身,本就喜好野菜、猪肉之类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好爱好,顶多是收拾得更加精致些。
以前徐玉瑾在徐家时是不吃猪肉的,因为猪肉在没煽之前有股怪味。她是到了朱家以后,发现这边养的猪肉没有那股味道,这才知道——原来猪肉不是不好吃,而是大家没找到正确的养殖方法。
在那以后,猪肉也跟着出现在了徐玉瑾的食谱上。
在徐玉瑾的推荐下,她认识的亲朋旧友在品尝过被煽的猪肉后,也陆陆续续把猪肉加进了菜谱。
这年头,畜牧业并不发达。
即使是大户人家,也不可能敞开了肚子,天天大鱼大肉。
他们也不过是换着,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细着点吃。然后过年过节或遇到什么喜事时再吃顿大的,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显然,猪相较于其他肉食类动物更加好养,更容易出肉。在去了那股怪味后,没有人会嫌弃那满口的油滋味。
“娘,这猪肉还是之前从老家带来的,纯纯正正粮食养的,满山遍野跑着,吃着就是比一般的猪肉要好吃些。再配了咱们自家辣椒一起炒了,放下葱姜蒜,那味道真的是绝了……”
叶瑜然是婆婆,在她没有动筷子之前,作为儿媳妇的徐玉瑾自然不会先动筷子,而是伺候着她先用起来。
昨晚炖的竹笋老鸭汤,烫了粉后再浇上一些猪肉粒炒的辣椒碎,浇上自家酿的酱油、醋之类的,那味道真的是一口一个香。
朱家人习惯了吃辣椒,明知道辣椒碎会盖住老鸭汤的味道,吃粉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放上一点。
似乎缺了那一点辣味,感觉就少了点什么。
叶瑜然和朱八妹放了一大勺。
甘逸仙不用人管,自己动手。
“别光顾着我,你自己也多吃点。”叶瑜然知道自己这第一筷子不动,徐玉瑾、朱八妹、甘逸仙他们就不能吃,笑着动了第一筷子。
徐玉瑾跟他们的习惯有些不大一样,她吃老鸭汤烫粉时是不放辣椒碎的,便没有给她舀,而是将徐玉瑾爱吃的小菜往她面前拨了拨,让她夹得更方便些。
进了朱家的门后,徐玉瑾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吃饭的时候自己动手,从来不让丫鬟伺候。
朱家人习惯了,即使后面有了丫鬟伺候,也觉得自己动手的味道更香些。
而叶瑜然呢,定下这样的规矩,也只是希望朱家的小辈们能够独立些,别真的成了话本里连衣服都要人穿的那么大的娇气小姐公子哥。
看朱家现在的样子,那肯定是发家之势,但能够发多少代呢?
俗话有云,富不过三代。
那为什么会富不过三代呢?
根据叶瑜然的经验,她觉得“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富的人抱的是暴发户的心态,把孩子宠上了天,没教育好,失去了平衡,从而导致一代不如一代,有了败家之相。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