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真的不可以这样了。”霍鱼往小鱼嘴里塞了一块生鱼片,“咱们是守冰人,是来保护这些动物的。”
“嗷呜呜~(鱼也算动物?)”
“鱼怎么不算动物,鱼这么好吃。”霍鱼又往自己嘴里塞了一片,含糊不清地说道。
“嗷~(还要次)”
小团伸出小爪子,拽了拽霍鱼的衣角。
“好好好。”霍鱼又夹起一片生鱼片,少沾了一点芥末,宠溺地送到小团嘴边。
做生鱼片也不是什么鱼都适合的。
比较适合如此炮制的有鲤鱼、三文鱼、罗非鱼、墨鱼等等。
霍鱼特意从这一大网海鱼中,选了五六条口味清淡、腥味较少的鱼。
霍鱼带着两个毛孩子吃着全鱼宴,吃得不亦乐乎。
而科考船已经驶入了无浮冰的海域,自动向083科考站的坐标航行着。
科考船自动驾驶这一功能就很方便,如果全程靠霍鱼自己掌舵驾驶,铁人也受不了。
一人一狼一熊吃了一顿生鱼片大餐,就把剩余从海里捞出来的鱼放进船仓库的冰冻区。
都是纯天然的鱼类,虽然是被小鱼间接送走的,但也不能暴殄天物不是……
霍鱼还特意往里填了一些新的碎冰,来保证鱼肉的新鲜。
好生伺候着,下顿晚餐没它们不行。
帮可怜的鱼儿们收好尸后,霍鱼带着两个小家伙来到甲板上,欣赏着无边的海景。
北极的海是深蓝色的,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海水有些发黑。
这种黑色的海水并不是自古就有,从前北极的海水也是蔚蓝色的。
直到2020年,北极海冰的面积急速下降,成为当年有观测纪录以来的第二低值。
守冰人立刻展开调查,发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正是北冰洋内出现了霍鱼现在看到的这种‘黑色海水’。
黑色海水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它的温度很暖,可以传导热量,有快速融化海冰的作用。
几乎是同时,守冰人在北极圈附近的斯瓦尔巴特群岛,采集了部分积雪样本。
守冰人的科学家在其中发现大量塑料、橡胶和纤维微粒。
根据详细而全面的检测后统计,样本中每升雪里就含有14400个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又称微塑料。
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这种物质难以用肉眼分辨,所以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
它同样拥有持续的不可降解性,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载体之一。
2022年,也就是今年,科学家首次在人类的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
在近80%的实验受试者样本中,都发现了这种微小颗粒。
一个月后,科学家在活人肺部深处首次发现微塑料。
如今,它已经跨过海洋蔓延到了北极。
黑色海水能加速融化海冰,含污染物的海冰被融化后又进一步污染了海水。
北极圈的生态循环已然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天空中,一群海鸟经过,好奇地围在科考船的上方打转。
霍鱼索然无趣地收回视线。
与其在这里看被环境污染的大海,倒不如趁着科考船自动驾驶的空闲,开一会直播。
这可是一场跨海救援,这一波不蹭点认同点,天理难容。
如今国内的时间在凌晨一点钟左右。
霍鱼看了眼直播间,尽管自己还没开播,但直播间弹幕还在不断以较高的频率刷新着。
华国的夜猫子选手已经把他的直播间当成了聊天室……
还有几个无聊的网友,竟然在直播间弹幕里比谁更能熬夜。
[12:42]脚踢北海幼儿园:没人了吧,我宣布我是熬夜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