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出此话的不是王翦,他们恐怕已经把人轰出去了。
“咳...”
王翦咳嗽一声,继续道:“亩产千斤乃是那位小友相告,此人曾经种植了一些,而且臣料定此人定然不敢欺骗于我,所以今日才呈上来交于王上!”
“王上,臣建议,立马将此物交于农官,然后在开春之时种植,在测算产量,如果真能亩产千斤,对于我大秦来说,便是天大的福泽,如果无法做到,于我大秦也没有任何损失!”
“禀王上,臣李斯觉得王将军之言可行!”
“如果真能亩产千斤,那我大秦粮草便再无后顾之忧,于我们统一六国的大计,将有大大的裨益!”
廷尉李斯说完,嬴政忍不住点了点头。
虽然此时李斯还是廷尉,但已经帮助他定下了灭六国的计划,在嬴政心中,李斯的地位不比丞相昌平君轻。
后面群臣也跟着附和道:“臣附议,臣附议...”。
嬴政点了点头,“好!那就按照大将军所言,明年开春种植,然后测算其产量,如果真能亩产千斤,本王定然重重有赏!”。
嬴政说完,再次起身,准备离开。
不料王翦又上前一步道:“王上且慢!”
“哦?大将军还有事要报?”
嬴政盯着王翦说道。
“禀王上,昨晚臣尝了一下,此物极其美味,乃平生未见,请容许老臣献丑,为大王烹煮!”
王翦此言一出,群臣都一脸懵逼。
“此物到底美味了何种程度?竟然让王翦这位帝国大将要在朝堂之上亲自烹煮!自我秦朝开国以来,这恐怕还是头一遭!”
王翦倒是底气十足,丝毫不理周围的议论声。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希望让嬴政能够对此物引起足够的重视。
嬴政也愣了愣。
随即大笑一声道:“好!臣子于朝堂之上为君烹煮,如果真是美味,那将来定是一段佳话,流传千古!”。
言罢,嬴政又道:“大将军,你需要什么,尽管报来,本王这就命人去取!”
王翦低头,胸有成竹道:“臣只需借王上身边的一炉炭火足夷!”
旁边的宦官赶紧将炭火提下台阶,放到王翦旁边。
群臣也跟着朝这边望来,很好奇,王翦到底要如何烹饪。
此时,正好瞧见王翦从宽松的袖口中取出一只竹签。
学着林凡的样子,王翦将竹签穿过玉米,在炭火上翻滚着烘烤起来。
不多时,周围便传来阵阵香味。
尤其是离王翦最近的昌平君,感觉最为明显。
在这股香味的刺激下,没有来得及吃饭就进宫的他,竟然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王翦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将其交给旁边的宦官,用一方丝帕包裹住,呈给了嬴政。
“大将军,此物当真能吃?”
嬴政看到被烤的黑不溜秋的玉米,有些怀疑道。
王翦躬身道:“臣不敢欺君!”。
嬴政闻言,点头道:“那本王就尝上一回!”。
旁边宦官闻言,赶紧过来,拿起玉米递到嬴政嘴边。
嬴政试吃了一小口,在嘴里嚼了嚼。
然后便看到他眼睛亮了起来,高兴道:“没想到天下竟有如此美食,这种味道是宫里的美味佳肴无法比拟的!”。
“而且此物烹饪起来极为简单,如果用作军粮,简直是上上之选!”
“如果此物真能亩产千斤,那简直就是我大秦百姓之福!”
“来人,赏大将军王翦,金珠、玉帛...”
嬴政说完又问道,“大将军,你那位小友是何来历?”
王翦拱手,如实道:“是咸阳城外的一位农家子弟,刚到军中服役,而且此人剑法也是一等,乃可造之才!”
嬴政沉吟了一下,朝王翦说道:“你替本王好好赏赐此人,如果明年开春,此物产量能达到千斤,不,只要达到三五百斤,本王便赐他一个面见本王的机会,另外,更有重赏!”
言罢,嬴政大袖一挥,手扶配剑,在群臣的朝拜中离开了章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