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半生刚正,从未对任何强权折过腰,他推行先祖儒学,即便如今被“贬”到北海这种地方,也从未动摇过决心。
此前多次有性命之危,孔融便都淡然处之,越是危险,他越能举着酒杯,慷慨说道:“蛇噬不过断腕,人死不折脊梁!”
豪迈之余,便令清流们无比钦佩。
然而,随着年岁的老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孔融年轻时候的这种豪迈之情也在渐渐减退。
特别是这几年北海为相的经历,更是让他对此前的那些坚持产生了怀疑。
……
他若死了,的确可以不折脊梁,但他的家人们呢?
这遭去往长安,董卓那边责问他讨贼不力。
在昔日老友蔡邕处,更是见识了当年这位举重若轻的人物,为了两个女儿的命运,如今已完全变了模样。
他堂堂蔡邕,竟然要逃出长安城,到北海这种地方去避难?
看来,这世道真的变了。
如此便又想到他那麒麟儿……这么看来,蔡邕那个主意不错,现在,他这“孔北海”,回去以后,得好好想想怎么讨伐黄巾余党的事情了。
要讨贼,就必须征兵,练兵……这些都需要钱和粮食,也就必须加重赋税。
这一套和他的治学理论相悖,本就是孔融最初来此反对的政策。
……
只是如今,也只能向现实妥协。
他已经想好了!
……
接风宴虽然不算丰盛,却很热闹。
这也契了北海当今的境况,“孔北海”能够将所有人的心牵往一处,但当地却实在富裕不起来。
当晚,在相府上,孔融和孔麟说道:“子阳啊,从明天起,咱们治学那套,收一收吧。”
孔麟一听,大概能够猜到原因,但还是故作疑惑道:“不治学了?那是为何?”
孔融说道:“这北海一代黄巾余党最是猖狂,我来这任相多年,却未建功绩,这次长安之行,倒是被问了责……另外,我同你说了一门亲事,这贼患不除,又如何将人家迎来?”
便宜老爹此次去长安被问责,在孔麟的意料之中。
只是他还顺便给自己说了门亲,倒是个意外。
孔融又道:“再者,今年天灾瘟疫再起,民众动乱,黄巾贼首管亥最近又聚集了大批的黄巾军,已成气候,此时再若不管,只怕我北海便也岌岌可危!”
孔融此言非虚,虽然他并没有剿灭这股势力的信心,但也不能再如同之前那般坐视不理了。
如若黄巾军势大,由此翻了天,他“孔北海”身死是小,辱没了孔家名声,那便是最大的不应该。
孔麟便道:“治学和讨贼又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