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钦听到这话,脑海中飞快闪过一个历史名人来。
这王景弘可不是普通角色,而是朱棣身边的五大太监总管,未来会因为跟随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而留名青史。
当然,那是郑和后面几次下西洋的事情了。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并没有带着王景弘,而是在他下西洋后,顶替他成为了内侍大总管,也就是皇宫司礼监的掌监大太监。
没错。
如今永乐四年,郑和已经带着船队下西洋了。
按照徐钦前世的历史记载,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的时间为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并将于一年后,也就是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这也让徐钦深感可惜。
倘若他能提前一年穿越,没准还能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见见这位名垂青史的三宝太监,并提醒他从海外多搜集一些农作物种子和特产带回来,而不是只顾着耀武扬威,带回一群没用的小国使者和俘虏什么。
王景弘在后世的名气虽然不如三宝太监郑和,却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或者说,能成为皇宫大内总管的,没有一个简单的。
他让干儿子给自己带这么一句话来。
这让徐钦很难不往朱棣身上想,觉得这是朱棣的意思,让他老实安稳点,不要刚刚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就被人揪住小辫子,重新被撸下去。
当然,也有可能是徐钦多想了。
王瑞这番话,只是王景弘或者眼前这个小太监个人的行为,想要向他卖个好。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徐钦都觉得自己有必要调查清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此才能从容的做出安排,不至于两眼摸黑,未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多谢公公提醒,我会注意的。”
徐钦朝王瑞拱拱手,表示已经知晓,以后会注意。
他并没有询问魏国公复爵一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波折。
因为不需要。
魏国公府只是落魄了几年,而不是彻底凉凉了几年,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宫中,都还有一些人脉存在。
想要知道复爵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是轻而易举,根本就不用冒险从朱棣身边的贴身太监口中打探,省的朱棣误会他在结交宫中内侍。
送走了前来宣召的宫中内侍。
徐钦直接朝管家福伯道:“福伯,你去打探下先前王瑞所言真假,问下我魏国公府复爵过程中是否真的有波折出现,我倒想知道,都有哪些人见不得我们魏国公府重新复起。”
吃亏忍让。
从来都不是徐钦的风格。
更不要说此事可是跟魏国公府复起有关,倘若魏国公府在事后一点表现没有,其他人又会如何看待魏国公府?
会不会都觉得魏国公府软弱可欺,没有了往日威名和实力,也没有了资格成为大明勋贵之首?
这些事情都是要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