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文武两派,今天尤其的显得对立。
文官都是以黄子澄和齐泰为首,认定李景隆说大话,欺瞒朝廷和皇帝,谎报军屯缴纳的粮食的数字。
各个都是一副今天不弄死李景隆誓不罢休的样子。
而武将这边,相比之下可以说是气定神闲,一点不着急,甚至很多人脸上还不自觉的带出笑容,没有一个人为李景隆担心的。
“黄大人,我怎么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齐泰低声问道。
“那群武将好像知道什么,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黄子澄冷笑。
“哼,齐大人想多了。”
“武将都是一群桀骜不驯之辈,之前因为一向被咱们压着一头,不得已选择投靠李景隆。”
“可时间一长,李景隆年纪小,资历不够的问题就显出来了。”
“他们的表情不是胜券在握,那是在给李景隆幸灾乐祸呢。”
齐泰一听,再看过去,果然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顿时心中安定了不少。
看着李景隆,又得意了起来。
“陛下,臣回来复命。”
蒋彦进入奉天殿禀告道。
“五军都督府上交税粮,一共四百二十三万斤,全部搬运在宫门处,请陛下查验!”
蒋彦说完,顿时整个奉天殿内都安静了,简直落针可闻。
黄子澄,齐泰等一众文官,全部都是一脸懵逼。
没想到真的有四百万斤粮食!
朱允炆都是大吃一惊。
“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朱允炆不甘心的问道。
“里面都是粮食吗?没有充斥的沙石泥草?”
古代为了糊弄朝廷,凑够税粮,大多都会用这一招,充足重量。
反正这些税粮,一般都是放在国库仓库里,几年甚至十几年不用。
除却是大战或者大灾,才会调用。
而灾民和打仗的丘八大兵,有的吃就不错了,谁还会纠结好赖。
于是方便了地方官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就会用这种手段。
朱允炆熟读历史,也在努力了解朝政,对这些还是知道的。
“回陛下,臣一一检查过了。”
蒋彦正色道。
“其实玉米一百万斤,土豆一百二十万斤,红薯两百万斤。”
“四百二十万斤,只多不少!”
玉米……红薯……土豆……
朱允炆听的一阵晕乎,不解的看向李景隆。
“陛下,臣要弹劾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景隆,私自更换粮种。”
黄子澄道。
“这三种粮食虽然听着产量多,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万一不能吃,不是浪费了军屯土地,耽误我大明百万将士的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