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王晨枫认识什么电诈人员或者是噶腰子的人,违法犯罪的事儿他不干,自然也不认识这些不三不四的人了。
而是他在邦康还真有一大堆熟人,这些人虽然比不上邦康的土皇帝“鲍”家,但是在邦康那也是能说得上话的,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至于王晨枫一个大陆的小公民,为什么会认识佤邦的大人物?这个说来就有些话长,这其中还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渊源。????????
那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王晨枫被自己当时所供职的日报社派去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支教活动,整个单位就派了他一个人去。
去的时候说的好好的,领导们都出动了,各种动员,各种鼓劲,说的那叫一个好,让他们打消顾虑,好好服务边疆群众,不要丢了单位的脸云云。
领导们唱的高调,王晨枫都信了,领导们的殷殷嘱托让王晨枫都不禁热血沸腾,想着绝不能辜负单位和领导的期望。
在支教的时间里,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拮据,加上他所在的学校是原农场移交给当地政府的,爹不亲娘不爱的。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王晨枫他们这批人,每个月只有团省委补贴的340元钱,而日报社拿的是绩效工资,王晨枫没有在日报上班,就没有工资可拿。
记得他们这批人,有来自于全省各单位的,还有些是外省来支教的,大家都是自己拿钱在补贴各自的生活,还好,没有打退堂鼓的,都坚持到了最后。
支教结束后,大家还保持着联系,有些人后来还当上了领导干部,三十多岁就走上了正厅级的领导岗位,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了。
而王晨枫呢,就比较悲剧了,等他支教结束回来的时候,单位早就换领导了,雪上加霜的是单位的新领导刚好搞完了岗位调整。
于是,王晨枫就悲催了,自己跑了很多年的单位都被其他同事瓜分了,自己的岗位也早就有人在做着了。
没地方安置他,也没有岗位给他,无奈之下,他就被打发去报社的热线接了一段时间的电话,后来有新同事来了,他又被派去做校对。
日报社的校对是很辛苦的,都要上夜班,常规情况下是下午五点上班,凌晨三点下班,理论上单位是会派车送大家回去滴。
但是那只是理论上,事实上就只有一辆通勤车,所有上夜班的人都坐这辆车,自然是先送领导,等大大小小的领导都送完了,一两个小时都过去了。
因为司机并不是按照路程的远近来送人的,而是按照领导职务的大小选择送人的线路,这样你明明已经离家不远了,司机也不会停车让你下去的。
领导们的时间很宝贵,领导的身体也很重要,你一个小员工,哪有那么多讲究?年轻人就是要多吃苦,多磨砺。
你要是等不及,那也行,你自己回家吧,反正打车费是不能报销的,在坚持了半年后,王晨枫实在扛不住了,只好辞职去考了其他单位。
然后,还能怎样?一切又得从头开始了,之前的所有的积累都化为乌有,在这之后,王晨枫就不怎么相信领导们画的大饼了。
闲言少叙,继续刚才的话题,之前说的是王晨枫去支教的事儿,好巧不巧,他去的刚好就是当时还叫思茅市的孟连县,在一个叫勐啊中学的地方教书。????
这学校原本是当地农场办的农场中学,属于农垦局直管,虽然是叫中学,其实里面还有小学,是初中和小学合在一起的那种。????????
农垦系统改革之后,农场按照相关规定将中学移交给了地方政府管理,这学校就变成了各部门踢皮球的地方了,学校里严重缺乏教师。
每年分来的老师,要么找关系调走了,要么待不住跑了,反正就是没几个正儿八经的老师,可谓是相当的缺人。
整个学校,老师们都是身兼多职,什么事儿都要做,工资还特别低,校长工作了一辈子,四十几年的工龄,每个月工资只有八百多,还不能保证领得到。????????
当王晨枫等七八个人一起来到了勐啊中学,学校的师生都特别欢迎他们,尤其是王晨枫,当时初三班一个班主任要着急着去玉溪师院参加函授的答辩,见到了他那是相当的开心。????????
于是,王晨枫就成为了这个初三班的代理班主任,肩负起整个初中部初一到初三的所有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