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难度才只有S级?”</p>

王浩确实感到非常的惊讶,他之前一直都认为世界顶级的数学难题,难度都会是S+级,就比如NS方程。</p>

但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了。</p>

NS方程可不单单是一道数学难题,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能入选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一。</p>

哥德巴赫猜想非常有名,却没有入选千禧年数学猜想,原因之一就是,它就只是一个和素数有关的数学题目。</p>

当然也不能以千禧年数学猜想,来评判一个研究的难易程度,毕竟里面存在一些人为判断的因素。</p>

换个角度来说,对比角谷猜想就可以理解了。</p>

角谷猜想只是S级研究成果的‘附带研究’,研究主要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其中就包括了角谷猜想,也包含其他的猜想和问题。</p>

这个研究主要成果是数学方法,而不是方法能解决的问题。</p>

哥德巴赫猜想是素数有关的题目,比角谷猜想的难度稍微高一些,但终究来说,只是一个数学题目而已。</p>

从这个角度来说,S级的难度已经很高了。</p>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知名度高,主要原因就是它很容易理解,即便是小学生都能够弄懂,甚至还可以深入思考一番。</p>

另外,就是猜想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并不断被数学界提出,自然会变得非常有名气。</p>

以此,王浩也对于系统对于研发项目的难度判断,有了更细致化的了解。</p>

简单来说,D级以下难度就是普通的题目。</p>

D级难度,已经达到了科研级别,都可以说是创新式的研究。</p>

C级难度,已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者难度高很多,达到了普通SCI级别,有些优秀的应用研究,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p>

B级难度,都可以说是顶级期刊水平,研究不一定有多大的应用性,但难度肯定是非常高的。</p>

A级难度,不是一般能解决的问题了,就像是大数相乘算法的创新,类似难度的问题也许十几年,二十几年没有进展。</p>

S级难度,已经是最顶级的研究,难度最高的题目,每一个S级难度的研究都可以说是震惊世界的。</p>

S+级别难度,就很难做出判定了。</p>

王浩对S+级难度的理解,就是系统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带动理论或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研究。</p>

在确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后,王浩也开始了先期工作。</p>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关资料和论文。</p>

然后,开始研究。</p>

这些论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的论文,其中也包括陈景润先生对于‘1+2’的证明论文,论文的名称是《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p>

1+2,指的当然不是1+2=3。</p>

哥德巴赫猜想出现在1742年。</p>

当时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p>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p>

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p>

不过欧拉还是进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给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也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p>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1’的说法。</p>

1+1,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p>

陈景润证明的‘1+2’,则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p>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经典的‘筛法’。</p>

历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证明进展,利用的都是筛法,筛法,也就是筛选法,理解起来很容易。</p>

首先把自然数按次序排列起来,从数字1开始,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要划去。</p>

第二个数2是质数留下来,而把2后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划去。</p>

2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3,把3留下,再把3后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划去。</p>

3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5,把5留下,再把5后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都划去……</p>

这样一直做下去,就会把不超过N的全部合数都筛掉,留下的就是不超过N的全部质数。</p>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因为筛选过程是无穷尽的,就必须要用到数学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组合数学问题。</p>

组合数学,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离散数学。</p>

广义上来说,组合数字的分析就是离散数学,但实际应用来说,狭义的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除去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后剩下的部分。</p>

离散数学,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戏’。</p>

所以对于陈景润的研究论文,王浩很容易就读懂了,了解了其中的方法逻辑。</p>

同时也做了一个判断--就像是数学界普遍的看法,陈景润先生已经把筛法运用到了极致,也只完成了‘1+2’的证明。</p>

换句话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p>

就好像是对于π的确切数值的研究,哪怕是用计算机计算几百亿位,也不可能得到精准的π数值,π,依旧只能用符号表示,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p>

换句话来说,单纯用计算的方法,不可能解出一个无理数,而用‘筛法’也不可能证明‘1+1’问题。</p>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论文,不由得感慨一句,“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好难啊!”</p>

他发出感慨,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了好几篇相关论文,结果任务灵感值,就只增长了可怜的1点。</p>

这说明‘筛法’根本就走不通。</p>

哪怕是看再多类似的研究论文,也对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判断,对研究起了负面作用。</p>

“看来还是要找新方法,群论就是个不错的起点方向。”王浩思考着。</p>

旁边张志强听着王浩的小声念叨,忍不住用力撇了撇嘴,“哥德巴赫猜想很难?我还说黎曼猜想很难呢!”</p>

他有些好奇的凑过来问道,“王浩,你怎么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p>

王浩郁闷道,“因为找不到方向啊,我一直在研究NS方程,结果研究卡住了,没什么进展,就想换一个方向。”</p>

“这跨度也太大了吧?”张志强扯了扯嘴角,“NS方程、哥德巴赫猜想,从偏微分方程到数论,我总觉得你应该专一些,奔着一个方向去研究。”</p>

他说着似乎代入了情感色彩,感慨的说道,“这就和人生一样,感情专一,才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p>

“你也一样啊,王浩,怎么样,不考虑找个女朋友?你张哥我是过来人,要是你有什么情感问题,问我准没错。”</p>

王浩怪异的看着张志强,仔细打量着他,问道,“你有女朋友了?”</p>

“这个……”</p>

“有喜欢的了?正‘专一’的展开追求?”</p>

“这个……哈哈……”</p>

王浩一下子明白过来,点头道,“所以说,还没追到,对不对?也就是你还没有女朋友。”</p>

张志强顿时郁闷道,“不用这样打击人吧?你不也没有。”</p>

“这不一样。”</p>

王浩道,“我是主动单身,你可是被动的,而且你比我大十岁。”</p>

“即便你说的再好听,也还是单身!”张志强坚定的反驳。</p>

王浩不在意的耸耸肩。</p>

这时候,门口有个戴眼镜的女博士生,敲了下门走进办公室,满是崇拜的看着王浩,以极其温柔的话音,开口道,“王老师,您的湮灭力理论真是惊人,我拜读了您的分析研究,完全被里面的描述所吸引。”</p>

“我相信那肯定是物理界最惊人的预言,会成为诺贝尔级的发现。”</p>

张志强听的浑身发麻,满是羡慕嫉妒恨的坐到一边。</p>

“哦……”</p>

王浩倒是有些奇怪了,其他人说起他的研究,一般说的都是数学,怎么就突然谈起湮灭力了?</p>

湮灭力,就只是他做的一个‘小分析’,连数学基础都没有搭建起来,相关的论文是一篇都没有的。</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