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也有竞争嘛。‘敌人’的阵地是谁攻下来的?这就是竞争。最后的战果谁的辉煌……”余时进突然停住不说了。
童立乾侧脸注视余时进。余时进低下头,似乎是在专心听通信器耳机里的信号。童立乾也仔细听自己的耳机,但里面什么信号都没有。他伸手拨动音量调节旋钮,把音量调到最大,然而耳机里仍然是一片寂静。童立乾心中纳闷。因为根据事先约定,为了及时接收上级的指令,所有同级指挥官的通信器都必须是频率同步的,只要有信号,所有同级指挥官的通信器都能接收到。
这套看似拙笨的通信办法,是演习“红军”电子战部队专门设计出来对付“蓝军”的。“蓝军”有一支强大的信息化电子战部队。该部队装备精良,成员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外军的高科技实战对抗战法,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种信息战技巧,通过电子侦讯、截获、干扰、欺骗、网络病毒、网络攻击等战法,能迅速使敌方指挥网络堵塞、瘫痪、瓦解,甚至产生不可修复的硬件破坏。在以往的演习中,“红军”曾屡次因过分迷信指挥网络化而遭“蓝军”重创。
这次“鹗鸟”联合登陆演习,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并有效排除“蓝军”的信息干扰,“红军”指挥部决定,指挥通信将传统手段和现代高科技结合起来,实行“由上到下、直线联络”的办法,即只有当指挥部认为必要时,前线指挥员才能跟指挥部进行通信。这个办法要求指挥部制定作战方案时更有预见性,同时要求前线指挥员具备更高的临机决断能力。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令“红军”指挥部始料不及的是,“蓝军”也在传**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下决心从演习一开始就让“红军”吃大亏。
余时进回头扫了一眼童立乾,皱着眉头说:“我肚子有些不舒服。你先走,我到树林那边去方便一下。”说着,向路边的树林跑去。
童立乾抬起手,看了一眼发着荧光的手表,时间是晚9:50。他冲余时进的背影喊道:“还有十分钟,余团长,你可别误了时间。要不要我帮你请假?”
余时进没有答话,头也不回地朝树林跑去,转眼消失在黑夜里。童立乾只好独自一人向前沿指挥部门口走去。
铁板大门没有锁,没有旋钮,也没有按键。门头上的摄像机镜头对准童立乾转动着。童立乾原地转了一圈,大门自动打开一条1米宽的缝。童立乾闪身进去。大门又自动关闭。里面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童立乾大步朝里走去。
指挥部作战参谋处会议室内。在演习预定目标——口弓岛的沙盘前,站着演习“红军”一方总指挥——中将肖副司令员,还有少将王军长、少将李政委、少将孙参谋长,以及大校坦克师师长武尚奇等领导,两边围站着童立乾和其他作战部队的团级指挥官。王军长抬起手,看了看手表,不悦道:“都10:05了,这个余时进怎么搞的,还没到?”
童立乾正想说话,替余时进开脱,这时,余时进喊着“报告”推门进来。王军长瞥了一眼余时进,扭头对作战处长说:“开始吧!”
作战处长首先说明,这次演习之所以选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开始,目的是为了防止外国间谍卫星的侦查。接着,他用教棒指点着沙盘,对口弓岛上的地形、地势、战略要部,“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以及我军的作战意图,进行最后一次全面讲解:
这次联合登陆演习的地点——口弓岛,位于东山岛以北的东海上,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长小岛,因像一把拉开的弓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