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位子上看着朱棣,笑着哦了一声道:“燕王殿下,那就说说你的所见所闻吧。”
于是朱棣开口了,“父皇一直在京城,没有去北方看看。”
“儿臣一路渡河北上路过山东,所过之处荒草遍野,十室九空。”
“一个村庄里,都是穷苦的农户,能读书的人特别少。”
“等到了州城之地,那里的百姓又受元人的压迫和影响特别重。”
“北方士子对经书教义的理解,和南方士子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区域性的,越往北越严重,燕云十六州之地更是与山东之地不同。”
燕云十六州之地,都丢了几百年了,一开始被金人女真管理,后来又被蒙古人弄过去了。
汉人都是低人一等的,所受的待遇不行,贫穷人家想要读书,压根不可能。
偶尔有一些读过书的,三观还要被金人和蒙古人更改了。
“父皇想要在大明立国之初,举行科举考试,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这次科举考试的时间点错了,不应该是现在,而是应该推迟个两三年。”
一旁听着朱棣说话的马皇后此时走了过来,搬了一张椅子反正朱棣的面前,“老四,你坐下来跟父皇慢慢说。”
“你刚刚说应该推迟两三年考试,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棣坐下后,看着马皇后解释道:“我们应该用两三年的时间,制定一个科举考试的标准出来。”
“然后颁发下去,让大明境内的考生,全部按照咱们划定的标准来进行学习读书和考试。”
“而且我们大明应该注重百姓的文化教育,在各地开设学堂,让幼儿从小就如学堂读书习字。”
朱元璋听后有些犹豫,“这个恐怕不行吧,全国建设学堂,那得花多少钱啊。”
朱棣摇摇头,“父皇,建设学堂,咱们可以不花钱的。”
“咱们可以发动民力啊,只要家长出力建造学堂,孩子们就能免费入学堂上学。”
“学堂的老师可以由咱们朝廷统一派发,就从咱们国子监的派发出去。”
“他们本就是大明的人才,而且将来回出仕途,只要他们去地方教学三年,回京后经过考察,就给直接安排官位。”
“父皇不是一向秉承官员们要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吗?”
“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们,派到大明各地,不仅能用他们的知识,教育当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