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二百零六章 老臣附议

第二百零六章 老臣附议

王坚也愣住了,看来自己不用拿出都统给的那封“举荐信”了。

“岳卿,你身为户部侍郎,此次战后抚恤的事情,你亲自去抓。但凡有出现克扣之事,当严惩不贷。”

“朕听‘敦武军’的郭都统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能让将士们,在战场上流了血,战后再流泪’。”

“臣遵旨,一定按军报所定,如数发放到位,如有疏忽、请斩臣头!”

岳珂出班拱手,康慨而言。

“另外,尚有两千多金国骑军还在两湖之内,朕想金国人也未必会善罢甘休。”

“岳卿也要抓紧筹措粮草,发往两湖,就直接找郭默吧,听他的安排。你那个儿子岳翱不是在‘敦武军’吗?让他亲自护送过去吧。”

岳珂知道,官家这是不放心别人,又给自己儿子一个立功的机会,急忙躬身领旨谢恩。

“另外,郭都统此战俘获了三百多名金国军卒,已在押来临安的路上,说是奉了‘燕王’殿下的将令,让这些俘虏接受‘劳动改造’。”

“朕看这意思是,让他们充当劳力,为我大宋补路修桥、建渠挖塘,朕觉得此法挺好,众卿以为呢?”

我去,您老人家都说挺好了,我们还怎么以为?

但是,依然有一些老顽固站了出来。

“启禀官家,老臣以为此事不妥。想我大宋,堂堂礼仪之邦,行的是孔孟之道,这些人战败被俘,我们岂能再对他们进行盘剥,当以圣人言语教化之。”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几位白发皓首之人,摇唇鼓舌、引经据典,他们说的天花乱坠、精彩至极,众人却听得昏昏欲睡。

这帮人在那里调书袋,连史弥远一党,都只好作壁上观,仿佛在看官家的笑话。

“咳咳,那个王坚啊,你临来之时,你们家郭都统对此事可有进言?”

官家好不容易逮住一个众人暂停的机会,赶忙向王坚问道。

“启禀官家,我家都统说也是奉了‘燕王’的将令,合适的时候,‘燕王’殿下会亲自分说。不过......”

王坚考虑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该善作主张,帮官家一把?最后还是下决心说道。

“不过,末将常听郭都统说,‘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刀枪’!”

“如果谁要提出,用圣人的言论去感化这些入侵者,下次再有外敌入侵时,完全不需要派军队抵抗,直接让那些‘腐儒’去宣扬圣人言论就好了。”

“住嘴!王坚,金殿之上,岂可信口雌黄?不过呢,你家都统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诸卿以为呢?”

官家扫视着满朝文武,尤其在那几位老学究身上,看了很久。

“他...我...”

没人说话了,生怕真把自己扔战场上,去教化那些金国士兵。

“哈哈,既然众卿都没什么意见,那就照此办理吧。”

官家格外的痛快,瞧瞧咱家的小七,人在千里之外,就干翻了满朝文武。

斩首两千级,又俘虏三百多,这几乎算是将来敌全军覆没了啊?

官家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让人去打开那个装着耳朵的箱子。

“启禀官家,臣有本上奏。”

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程珌,居然又走出班来,今日这个老头挺积极啊。

程珌此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主战派,但更是一个务实的实干家。

致力于大宋的国富民强,在没有强大军队支持的时候,他也不轻言战事。

今日,碰到一个如此铁血、睿智的“敦武军”都统制,老程头体内的热血,再次澎湃了起来。

“程卿,有何事尽管奏来。”

官家这是高兴啊。

“官家,所有人都论功行赏了,却为何单单没有此次战功最大之人?”

众人一听,明白了,这是为郭默请功啊。

官家闻言也是一愣,把奏报又浏览了一遍,还真没找到一句夸郭默的话。

史弥远听到这里,赶忙给旁边的薛极递了个颜色,让他抓住机会,抢先出手,他今日已经有些被动了。

“启禀官家,臣也有本上奏。”

“哦,薛卿?你有何事?”

官家有些不悦,他以为薛极看到程珌要给郭默请功,特意跳出来阻挠的。

“方才程大人所言甚是,据王将军所言,此战功劳最大者,应当是‘敦武军’都统制郭默,臣请官家为郭都统封赏。”

“哦——”

官家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薛极,有意思。

“薛卿久在吏部,不知给予什么样的封赏,能配得上郭默这次战功啊?”

“这个......”

薛极没想到,官家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

虽然自己负责大宋官员的考核、升迁,可是郭默到底是军队体系的,军功的考核归兵部和枢密院。

见官家盯着自己,薛极只好就事论事道。

“启禀官家,以老臣之见,对郭都统的赏赐,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郭都统之前为敦武郎,凭此军功,斩首两千级,至少能够晋升三、五级。”

“第二,听王坚将军所言,此次郭都统仅带了五十名‘敦武军’悍卒,‘敦武军’尚在训练中,少数精英就能斩获此功,看来郭都统带兵有方啊。”

“可就此扩大‘敦武军’规模,依惯例定编两万为好。”

“第三,如今尚有两千多金国骑兵,滞留两湖,边境处金军一定会再有动作。臣建议让郭都统暂时总领两湖军事,有临机专断之权。”

薛极这句话,顿时引得一众大老倾目,连史弥远都未料到薛极竟然说的这么离谱。

“这个......”

这次轮到官家语塞了。

这个老薛极,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要不是官家对郭默完全的知根知底,他都要怀疑,郭默这是给了这老家伙多大的好处啊?

其实,薛极这样说,也只是说说便宜话而已。

两湖地区那么大,有几十个州,光驻屯军都不下十几万,官家会放心交给一个毛头小子吗?开什么玩笑!

更何况,那个地方的驻屯军,有孟宗政这样的军中耆老,算是忠于官家的。

也有史弥远安插的亲信,更有一些地方性的势力,盘根错节,谁能梳理的清楚?

别说一个小小的“敦武军”都统制,就算是让史弥远这个枢密院使去了,能真正调动一半军力,就算是不错了。

至少“忠顺军”那两万多人,就不可能听他的。

“给郭默加官进爵,甚至扩充‘敦武军’名额,都没什么问题。不过,薛卿所言,让郭默节制两湖军事,不知赵卿怎么看?”

这官家就有这点儿最聪明,自己搞不明白的,就让别人来处理。

薛极也好,赵汝述也罢,都是你史弥远的人,他们给出什么结论都行,只要不是太离谱,官家在做最后的一锤定音,左右都是你们自己人的意见。

赵汝述作为刑部尚书,本来今天的事儿,跟他没太大的关系。

除了下去之后,发发海捕公文,抓一下那个江陵知府。

他都敢肯定,这也不是啥难事,很可能那个江陵知府,就躲在聂子述那里。

只要史相点头,自己干个漂亮的活儿,没什么难度。

正在一旁看热闹呢,没想到官家把自己给牵扯了进来。

自从上次,跟宗正寺少卿赵逢学喝完酒之后,赵汝述最近行事很是低调。

甚至,不是史弥远邀请,自己都没主动登门过。

更多的时间,反而是待在刑部里,召集人手,将近二十年的所有卷宗重新审查一遍,完全一副工作狂的样子。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将他这一个多月的行径单独拿出来,那妥妥的一位公忠体国的干员。

看着官家投过来的目光,赵汝述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赶忙低下了头。

“启禀官家,老臣以为,既然是薛大人的提议,想来是经过深思熟虑,老臣暂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老臣附议!”

赵汝述这样说,似乎都在官家的意料之中,竟不着痕迹地笑了,却又马上装作愁眉不展的样子。

薛极却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赵汝述。

难道你看不出来老夫只是随口说说吗?

难道你不发表一下你自己的意见吗?

难道你不是一直不服气我,要在史相面前争“第一谋士”的位置吗?

“程卿,让郭默节制两湖军事,既然薛卿、赵卿一再力荐,那么你的意下如何?”

我去,谁“力荐”了?还“一再”?

薛极和赵汝述,都不澹定了。

程珌似乎也觉察出此中有什么猫腻,但是一时间,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

“启禀官家,薛大人和赵大人,均是深谋远虑之人,乃我大宋一时人杰,既然是二位大人的力荐,应当不会错的。老臣附议!”

“哈哈哈,好,难得众卿如此团结一致,公忠体国!史相,您的意思呢?”

“这个...”

史弥远莫名地感到一阵心季,却不知道哪里出错了。

“老臣附议!”

“哈哈哈,好。”

“擢‘敦武军’都统制郭默为‘武功郎’,‘敦武军’扩军为两万,就在城南校场训练,通过训练的合格军士,随时派往两湖战场。”

“郭默临时加‘兵部侍郎’衔,节制两湖军事,有临机专断、秘奏之权,可先斩后奏。”

“赵卿,你作为朝廷的劳军大使,亲自走一趟吧,也代朕好好看看前线是什么样的。一会儿,你到‘福宁宫’见朕。退朝——”

官家一口气说完,也没给大家反应的时间,就离开了“大庆殿”。

“劳军?为什么是我?”

赵汝述的心,不镇定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