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封地。
朱大将军府邸。
朱棣热泪盈眶,望着一身僧袍,稍显瘦弱的和尚。
也不顾及地位尊卑,上前拉住僧袍和尚,声音哽咽:“道衍大师...”
“昔日一别,已有半年有余,今日见大师,咱这才觉得心安大定。”
道衍和尚同样激动,眼里满是热泪。
“这半年来,苦了将军了,幸得将军安然回到封地,此乃天意。”
两人相视良久,而后大笑。
朱棣随即吩咐他的三个儿子:
“速去准备宴席,咱今日要与道衍大师秉烛夜谈。”
朱棣三个儿子退下,朱棣拉着道衍和尚,一同落座。
道衍和尚,原名姚广孝,字斯道,法号道衍。
精于儒、释两道,深谙兵法、谋略。
二人早年结识,朱棣视其为知己,拜为军师。
姚广孝同样被朱棣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视其为一代明主。
二人嘘寒问暖后,姚广孝直入主题。
“将军,臣下不辱使命,耗时半年有余,为将军操练出十万新兵。”
“并与大顺义军首领李自成达成联盟,一旦将军有所动,他们便一同起兵。”
姚广孝说着,掏出了当初朱棣给他的大将军令符,以及与大顺义军李自成的合约文书,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心中感动,为姚广孝斟上一杯茶。
“这半年辛苦大师了,只是大顺李自成的大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能信得过他们吗?”
“另外,据咱的观察,当今天子并非昏庸之辈,若非如此,咱也不会被逼出走了。”
见朱棣脸上爬满愁容,姚广孝轻笑道:
“李自成的大军多为百姓、乱民、江湖之人,自然不可全信,但可一用。”
“虽说天子近来败董卓,收复西凉,整顿朝纲,行诸多圣明之举。”
“臣下却不能断定,是天子圣明,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臣下所料不错的话,吴三桂必定投靠了大清鞑子。”
“大汉天子送给吴三桂的粮草辎重已在路上。”
“臣下料定,不出半月,朝廷必乱。”
朱棣眼眸一亮:“咱近来正为吴三桂所举冥思苦想,不知大师有何高见。”
姚广孝认真说道:“四十万清军陈兵山海关是假,助吴三桂骗取朝廷粮草辎重是真。”
“吴三桂一旦收到朝廷的粮草辎重,必然引清军入关,掠略大汉,其罪不容。”
“将军自可高举义旗,除乱贼为由,率兵一路东进,直取京城洛阳。”
在姚广孝看来,吴三桂手握二十万重兵,又投了鞑子皇帝。
要不跟着清军鞑子侵占大汉疆土,怎么也说不过去。
既然他姚广孝看得出来,想毕赵匡胤、安?山,甚至那唐国公李渊也不是善予之辈。
一想到大汉战乱四起,连带周边列国也会起兵,天下大乱。
乱世出英雄,不正是朱棣的大好机会吗?
而他姚广孝辅助一代明主,结束这乱世,此乃毕生所愿。
想到这里,姚广孝的眼中闪烁着炙热的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