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可千万不要小看军中的舞文弄墨,不是所有的军旅都粗犷豪迈,教导员引导我们走写作之路对个人成长来讲真的没有错算的上百利无一害。从我们这批学员的发展来看,凡是能写会画的按照教导员的指导走的大多平步青云,而且见效极快。
而后来“**”和阿坤在前线出生入死以命相搏,王英王明只能跟在屁股后头拍个照什么的,跟在首长后面写写字,喝喝茶,实地采访一下同窗兄弟,两兄弟升迁的速度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后来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蛋朝天,好不容易调上正营级,此时人家王英一个正团都干了好几年喽,王明都到了正旅级别了,这上哪说理去。
可能我们的部队从开始就是“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成员当中“枪杆子”偏多,文化人偏少,大部分弟兄文化素质偏低。缺什么就急需补什么,越是没文化越热切的渴望文化呼唤文化,于是有文化的军人成了部队的“香饽饽”。”
再说后来人家王英兄弟两来到连队,干啥啥不行,连战士都瞧不起他们,处处刁难他欺负他,可人家能写,部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不长时间就被调到团里、师里、军里直至军区,在部队首长眼里成了极受欢迎的“红人”。
所谓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跟人家王英兄弟比还不算什么,咱只能羡慕根本没想过嫉妒,更没想找什么地方说理去。否则要是跟那些笑星歌星留个大胡子的,人家没几年就混成了“人民艺术家”今天穿军装,明天就副师,后天都能当将军相比,还不得气死?
在大家都研究“钢笔字变铅字”的时候,哥们儿着实跟着起了一把哄,可我不愿意搞那些东西,毕竟与我的志愿不相符,我利用业余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研究起号称“兵经”的咱们老祖宗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
要说人家孙子可一点不孙子,二千多年前就能弄出那么一整套指导战争的理论体系,简直就是祖宗爷爷根本不孙子。
正好学院适应潮流开了《孙子兵法》这门课,毕竟连外国人都奉为圣典的世界性遗产,咱们自己没有理由不继承。任课的中文教研室教员正好也姓孙,自称孙子第多少多少代孙,也就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开始哥们儿还真信了,后来他自己说是开玩笑让咱们别当真。
孙教员的课讲的很生动,不时的加入一些段子一些现代的故事,把大家逗的前仰后合,我也跟着笑了几回,笑归笑,说实话我觉得让这位地方大学的教授参军入伍来给我们上中文课还可以,兵法好象还差一些。尽管他旁征博引讲的五迷三道,可仅仅局限于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曹操等古代军事家和现代郭化若将军等人的注解复述一遍,并没有什么思想性的提炼,当然如此博大精深的经典,几堂课就要讲出其精髓,也着实难为了这位“真“孙子”。”
哥们儿课上没吃饱没解渴,课后开始恶补。我几乎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众人对我的突然“抽疯”褒贬不一,这事后都惊动了我们班主任,说我“是土人放洋屁----闲(咸)的”可有人却大加赞赏,而且此人官职不低竟是学院战术理论教研究室的主任恰好也姓孙,在我眼里人家才是正宗孙子后裔。
那天正好孙主任来队里听课,他从后门进来一直坐在后排谁也不知道,连队长都没发现这位他眼里“祖宗”一级的大校。正在讲兵法的孙教员很不感冒心想“我们中文教研究室上课,你战术教研究室主任来做甚?装逼?”于是一脸的轻蔑,文人固有的孤傲自赏溢于言表,讲课也漫不经心。
要说也该着哥们儿露脸,队里一百来号人当中认真听课的只有哥们儿等十来个人,其他人各干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