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的空降兵反应慢,但我认为部队的反应速度已经足够快了!希望有服役经历的网友特别是在空降部队服役的网友给出你们专业的说法。
转 转风声水影 评15军空降抢险:世界伞兵史上前所未有的英勇作战
13日开始,我15军已经进入成都太平、凤凰军用机场准备对汶川地震灾区实施空降救灾,由于灾区降雨,积雨云层低厚,不具备空降条件,空降未成。今天(14日),15军再次进入空降一级准备状态,只要可能,一场我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救灾空降实战即将实施。然而,15军将士们面临的将是一次怎样艰难的作战呢?根据本人掌握的资料,我认为:这将是世界伞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英勇艰难的空降实战!
[我们的伞兵们面临的降落场地地理情况:
这次地震中心灾区的汶川、理县、茂县一带,地处川西的邛崃山系和龙门山系地带,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在2000——3500米之间,山岭相对高度为500——2000米之间;山势陡峭,坡度基本在45度到90度之间,岩石裸露,可以说连站脚之地都没有。除了低海拔的河谷地带有一些低矮灌木之外,山岭地表基本没有什么高大树木,黑森森的险峻山体凌空耸立。
做为一个“驴友”,我曾经多次从都江堰往汶川、茂县、小金、理县和雅安、四姑娘山一带徒步走过。这里的公路基本上是沿河谷傍山而建。岷江、黑水河由北向南在茂县西北越20公里处汇合南下;在汶川县城西侧,杂谷脑河汇入岷江;再向南,鱼子溪河在地震中心的映秀镇西边汇入岷江。再向南,岷江水流就进入了前几年兴建的“紫坪铺水库”,形成了一个浩瀚的巨大库区水面,而紫坪铺水库的主坝距离都江堰市区,仅有不到半小时的正常车程。
震区的几条国道,全部都是依山傍水沿黑水河、杂谷脑河和岷江而建。从米亚罗往茂县,公路沿杂谷脑河谷向东延续;到达茂县以后,公路沿岷江河谷南下,经这次地震的震中灾区映秀镇,就在“紫坪铺水库”的边上,距主坝有50余公里的路程(因库区水面的原因,绕库公路延长了路程)。而这条公路是通往阿坝州的主要公路,平时就拥堵非常严重。这次地震,使许多山体滑坡掩埋了公路,地震的巨大力量使公路扭曲断裂错位,在有的断端造成了高低四、五米的落差。在有的悬石路段,整个山体的垮塌压断了所有路面。
受灾的县城、乡镇基本都是在山区峡谷稍微开阔一点的地带,半面背靠大山,半面临向河谷。由于山体滑坡,这些城镇乡村的建筑往往在强烈的震动摇晃中垮塌或是被倾泻而下的山体摧毁。在茂县以西约35公里的地方是叠溪海子,这是发生在1933年的一次7.5级大地震中由于山体滑坡垮塌阻断了整个岷江而造成的一个壅塞湖,当时江边的叠溪镇被滑下的山体全部推入了岷江水底,仅活下来了几个牧羊人!几天后,壅塞的岷江水冲垮山石积成的湖堰,倾泻而下,造成下游百姓死人无数。
汶川县城处于杂谷脑河和岷江汇合处的东边大山脚下,沿河两岸均有大量民用建筑。该县四面环山,海拔高度在2500左右,多数山体坡度在50——65度之间,县城西边岷江对岸有的山体几乎就是悬崖!而县城旁边的河谷里,几乎没有河滩可寻。而且,由于地形的限制,山区峡谷间的的沟谷风也很大。按照通常的空降要求,在地形险恶的山区地带和风雨大作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是不能进行大规模伞降的。而这次为了抗震救灾而进行的伞降,完全不具备基本的伞降条件。大家知道,即使在平原地带,晴天空降也经常发生骨折。落地前一两分钟,是伞兵选择落地点的最后控伞时间。即便是控伞平稳着地,也基本相当于从10米(三层楼的高度)跳下,冲击力极大。如果在风雨中没有时机做最后的控伞选择,落在山体或悬崖上就几乎肯定是非死即残。
[根据这次地震灾区特别是汶川县城附近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可以说,我们的伞兵将士如果在这里空降,除了一些运气极佳和控伞技术极好的士兵以外,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落地点几乎就是在站都难以站稳的山崖绝壁上!想到这里,我的心头一阵阵发酸——我们的士兵从跃出机舱的一瞬间就是在直接扑向死亡啊!!!
如果我们的几千伞兵能够以空降方式进入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可以说,这无疑是世界伞兵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实战用兵,它的急、难、险度和技术难度将超过任何国家的伞兵部队创下的所有战例。
写下这篇文字的同时,也在浏览关于我们的伞兵勇士们写下“遗书”的有关消息,悲壮之情油然而生。15军,是我父辈们战斗过的部队,我为我们的年轻士兵们祝福——愿所有的智慧、勇敢和运气都伴随着你们!
敬酒!敬礼——为英雄们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