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团或许是不被重视,至今仍然装备的是老式的明治38式120毫米重炮,很是鸡肋,射程和吴久德使用的明治38式150重炮一样,威力远远弱于150重炮。而且后者有山区地理优势加成,可以射的更远。
重新调整好的日军在两个小时后发动了进攻。
“轰!轰!轰!”
双方打的是尘土飞扬,互有损伤。553团的一线阵地,阵亡了三十几人,一门意大利的75毫米野炮被摧毁。
打着打着,日本人就发现不对劲了,自己光挨打,还够不着对方,只能炸到一方的阵线。
日军在损失了3门重炮后,连忙把这个重炮大队调走了。这玩意金贵的很,日本人可没有条件挥霍。至于步兵联队的损失,日本人直接忽略了。12门重炮可是比步兵第13联队值钱多了,要知道一个步兵才值8分钱的征收令。
为应付侵华战争需要,日军在原有17个师团的基础上,大量启用退役的老兵,加上新兵入伍结合的方式。截止到1937年12月,日本新旧师团共计24个师团,其中**1个,日本国内2个,在中国21个。可以说大部分日本精锐的老兵都在中国了。
而12月南京战役中,参与作战的可以说高达8个师团,另外还有同步进行攻击浙江东北部杭州方面,和江苏东南方向的日军。华北也存在大量日军。综合来讲,日军临时组建的第十军编制越来越大了。在拿下南京后,上海派遣军成为了历史,只剩下第十军,长期保留10万老兵,持续对国民党主力打击。
在武汉会战前,又摇身一变,变成了第十一军。并且,此后长期保留10人以上的精锐老兵。加上一线新组建的师团和地方警备的二线部队,截止日军战败,第十一军的总兵力没有低于过三十万。
没有了重炮的支援,日军也完全不惧,他们还有航空兵支援。
“普跌!”
“腾腾腾!”
一时间烟雾弥漫,日军纷纷戴上防毒面具,时刻准备冲锋。天空中,日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就像是秃鹫一样,时不时的狠狠的啄上几下。
“毒气弹!”
所有士兵麻溜的掏出了腰包,戴上猪头面具,虽然丑了点,但是这玩意保命。
“点火!”
日军的毒气杀伤力极强,但是怕水火,还有大风。另外必要时湿毛巾捂住口鼻也是可以的。长期处于毒气范围,皮肤还是一样会感染,中毒而死。
很快,**台山浓烟滚滚,一方面是驱逐部分毒气,一方面是阻挡天空日军飞机的观察。
“轰!轰!轰!”
爆炸声逐渐猛烈起来,地动山摇的。吴久德知道,是日军的重炮又调回来了。
吴久德已经把大于70毫米的火炮都回收了。在毒气范围,进行大体量的运动,操作重炮,可能会导致吸入过量毒气。毕竟防毒面具不是万能的。只能过滤大部分。
“把日本人放进来打,通知所有班组的弹药运输员,加派一倍的人数运输弹药,不要怕子弹打光,我们有充足的弹药。”
毒气弥漫,日军没有吼叫,而是直接冲锋了,踩着炮弹的落点冲上来。
“开火!”
“哒哒哒!”
轻重机枪开始有节奏的点射,一开始还会保持节奏,等日军突破到30米以内后,所有人都把射速调到了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