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的主要对手,是日军的第三师团,也是大名鼎鼎的甲种师团。
所谓甲种师团,也就是日军的常备师团,标准的职业化军队,番号从第一到第17师团,是重明治时代一直保留到昭和时代的精锐。至于第18师团开始,是迫于侵华战争需要,后面添增的陆军部队。
甲种师团战斗力极其强大,采用四四编制,人数最高可达2万8千余人,配置重型火炮,坦克,辎重运输车,还会随时配置特殊重炮联队,航空联队配合作战。第三师团更是甲种师团排名前五,是唯一一支从开战到投降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的甲种师团。
日军情报部门简直无孔不入,湘军上午刚刚抵达闸北,渡过苏州河,中午就已经资料摆在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的手中,上至部队番号,人员编制,大致武器配置,下至团营各级军官名单都有。
日军做好了准备,撒下渔网,准备将敢死队一网打尽。
晚上6点,全军出发,先步行前进8公里。到达预设阵地,再统一在8点整发动攻击。
“吴排长,我心跳的厉害,我们不会阴沟里翻船吧?”赖头问道。
牛大肩扛机枪,大大咧咧的:“怕啥,我们有这么多武器补充,有三万多弟兄一起打,加上前线的兄弟,少说有3万,6万多人,打它一个师,一万人,怕什么!”
“就是就是!”
吴久德满头黑线,这个怎么解释,日军的一个师团,不是一个师,而且日本人不可能只有单独一个师团就敢突击国军二十万人的坚固防线。
当然,打战么,都喜欢先夸大自己的队伍。大场防线二十万国军“精锐”,实际对抗日军估计也就五分之一。很多部队整编来整编去,最终手底下具体多少人都不清楚。这也是每次反攻,必须以一支完整编制的新部队为引导,配置敢死队突击。
“天哪!这...”
吴久德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日军早就已经枕戈待旦,做好了准备。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大部分人入睡了,而不是全军戒备。5公里外的日军,似乎早就有埋伏。
“快,转告上峰,今晚不能打,鬼子有埋伏!”
吴久德急的对传令兵大喊道,众人听闻,内心慌得一批。
陈连长刚刚骑马经过,直接一鞭子抽打过来,怒骂道:“吴老九,你敢动摇军心,信不信我毙了你!”
“你!”
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放他一马。
“哼!等一下,你们排,打头阵,督战队给我看牢了。”
其它人幸灾乐祸的笑起来了,反正倒霉的不是自己就好。
10月17日晚7点40分,没有灯光的上海郊区,一片漆黑。不时的虫鸣叫声,带来了一点生机。吴久德决定给全排四十几人再次做个动员准备。
“等一下,前进200米后,先找到合适的隐蔽地段集合知道吗?一个班一组,注意不要随便散开,大晚上的,走丢了,四处的流弹可不长眼睛。每个班长都看牢自己的花机关,注意节约子弹。”
花机关,德制MP18冲锋枪,是一战德国的主力近战武器,早在北洋时期被中国军阀大量引进。枪身左侧的直型弹匣20发供弹,射程150米,与毛瑟手枪配合使用有近战奇效。这块冲锋枪是世界上最早一批量产的军事用途冲锋枪,因为设计老旧,连同1909式的重机枪图纸一起引进了中国军工体系。唯一的优点就是造价低廉,可以实现国产化。
就使用效果而言,名声稍微比后来英国劣质设计的斯登冲锋枪好一点点。在中美合作后,见识到汤姆逊冲锋枪强大且更高效的射程后,被嫌弃了,但是这款枪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后还有使用记录。无它,便宜,能自主生产。
“秋!秋!秋!”
远处后方的重型火炮在趁着天黑已经就绪,炮兵大甩臂膀,搬运弹药,不断上膛,闭环,发射,如此循环。剧烈的爆炸声,把日军的阵地炸的遍地开花,十分壮观。日军苦于旧式火炮射程短,够不着国军火炮阵地,当然国军火炮一样够不着日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