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会战中,日军从来没有遇到,似乎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本身八路军游击队就是军民一体,拿起枪支就是战士,拿起镰刀就是农民,这就是敌后根据地建立之后的好处,即使地图上的距离再近,日军丝毫无法体现内线作战的优势。
太原到原平,当时的铁路运送需要14个钟头的时间,日军第37师团跌跌撞撞走了3天,12月13号的时候,还没走一半,大部队甚至都还没到忻州。
所幸的是12月13日,北方纵队只是彻底清剿了朔州的外围,日伪军损失了几百人就全部撤回城里,冈村宁次赶紧对朔州的守军进行表彰,并派出飞机向朔州空投补给物资,尽管攻击部队没有防空炮火,但是轻重机枪的对空射击也让日军不敢低空投送,空投的物资有将近一半成了送给北方纵队的大礼。
就算全部投进朔州,对于9000守军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冈村宁次每天看着三个方向的战报,朔州仍在坚守、扫荡仍在继续、增援部队仍在推进。整个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日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加强增援,而北方纵队和八路军由于缺乏重火力,一时也无法攻破朔州城池。
增援部队的推进相当缓慢,一路上遭遇骚扰不断,一会被打冷枪,一会趟到地雷,虽然损失不是太大,但是那种内心煎熬的滋味实在难以忍受。
特别是野外宿营的时候,正睡的香突然乒乒乓乓的听到枪响,天黑看不到外面情况,只好先对外面发出声音的地方还击,折腾了半小时一小时没有动静了,再躺下一个钟头又会再次听到枪响,这就是所谓的“麻雀战”吧,那些游击队就象一大群叽叽喳喳的麻雀,搞的日军一天到晚头昏脑胀,昏昏沉沉。
正常步兵行军速度,可以达到每天60公里,但是现在日军大约速度只有正常行军速度的一半,从太原到原平,整整折腾了将近10天时间。
朔州守军无比顽强,10天之内依旧坚守城池!日军到达原平之后,吉木贞一中将和野佑一郎中将不禁松了口气,接下来兵分两路,一路沿铁路线打击宁武和神池,一路在装甲中队的带领下打击雁门关,如此一来必定可解朔州之围!
不过冈村宁次却觉察出了一丝奇怪,朔州坚守10天在情理之中,现在已经是10月20号,朔州守军已经得到了四次通电嘉奖。对增援部队的骚扰延滞打的也是中规中矩,但是从奇袭白狼关、奇袭秀玉以及奇袭朔州这几次战斗来看,如果宁丹没有把握,她为什么要发那封明码通电,先把要总攻朔州的时间透露出去?
如果说当时提议总攻朔州的时间只是政治意图,可是这个指挥官应该明白,如果她宣称意图之后又无法实现,对于她的威信以及她部队的士气都是损失,无论怎么看,宁丹都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所以冈村反复在猜测宁丹到底有什么别的目的。
(四)
吉木贞一中将的欣喜和冈村宁次大将的忧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正是中将与大将的区别,因为冈村宁次的直觉很对。
这本来就是一个圈套,是宁丹和贺师长共同布的局,这个圈套就是从那封明码宣称12月13号要对朔州进行总攻的电报开始。
十天之内,120师师部机关带着鬼子在山沟里捉迷藏,但是贺师长早已经轻装简行,在警卫营的保护下一路从岚县、五寨穿过宁武到达了雁门关地区!
军事首长在哪里,哪里就是总指挥部,光去追踪电台信号,鬼子扫荡部队被骗的不轻!
在反扫荡的作战中,十天之内,第358旅主力在界河口至二十里铺之间,打击日军运输部队10余次。
军区特务团、警卫营、兴县游击大队在广大民兵配合下,先后在北岔沟、小善村、安家庄等地与日军进行多次战斗,并两次袭入兴县城。
第716团利用有利地形带着**在山沟里捉迷藏,现在已经转移到兴县西北。
可以说在反扫荡的一路战场,每天至少有一到两次交火,枪声根本就没有断过,但是每次交战规模都很小,所以无论是吉木贞一还是冈村宁次,从这一路战场的战报分析不出任何东西。
即便是如此艰苦和频繁的运动战,贺师长仍然将警卫营和第8团抽调出来到了宁武地区!而对此日军自然是毫不知情,本来日军是想通过对根据地的扫荡迫使八路军从宁武地区向回抽调兵力,但是洞悉了日军意图之后,又向日军忌惮的地区增加了一个主力团和一个警卫营,日军在反扫荡战场上的战略用意被彻底粉碎。
对日军的增援部队的确是中规中矩的战斗,没有什么死战硬拼,本来宁丹和贺师长认为,这个方向将日军增援部队拖住7天时间,就已经够我方完成部署调整了,结果游击队又给了我军三天的时间,这样的准备无疑更加充分!
至于朔州城小野少将每天坚守的战报和战损,是一丁点都不带含糊的,但是有一点他没敢详细说明,12月13日总攻当天,北方纵队攻下了朔州城外最重要的据点神头山,并一路打到城下,整个朔州的地形东部是山地,西部是丘陵,城市就在中间的一处平原上,东面和西面的制高点均被北方纵队占据,居高临下的攻击部队现在每天就是对城内部队练习性射击而没有执行全面攻击。
没有进行全面攻击?当然,因为当时宁丹说是发起总攻,而并没有说多少天攻克朔州,现在的打法,是执行围困!
假如对一个城市围而不攻,那样的做法到底是神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