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战女兵 > 第四十四节 君临之势,统驭群雄

第四十四节 君临之势,统驭群雄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

硬木制作的刀鞘以铜片包边,铜箍夹紧,通常为黑色,刀入鞘后整体朴实的让人不会多看第二眼。但是,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跃然马背,手持哥萨克骑兵刀迎风挥舞的时候,你可体会到“雄鹰展翅,冲向猎物”的感受。

标准的哥萨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萨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便于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

制式哥萨克骑兵刀上的铜件是黄铜的,越摩擦越亮。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没有护手,带护手的哥萨克刀都是后装或者定做的握把。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萨克骑兵刀的“鹰头包”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

对于蒙古人来说,即使哥萨克骑兵刀是标准制式装备,也无法挡住他们对蒙古弯刀的喜爱,因此这只蒙古骑兵旅每个士兵都有两把刀,除了哥萨克骑兵刀之外,每人都有自己的蒙古弯刀。

弯刀的优势在于速度。骑兵冲击的时候,将弯刀平托,刀刃向前,借助马的速度推劈向敌人身体,由于弯刀有很好的曲度,接触敌人身体瞬间沿刀刃的曲面滑动。所以可以连续的接触敌人身体,切割力也就相应增加。而且在劈到硬物时也不易被震飞脱手。

相对而言直脊刀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要达到弯刀的效果,直脊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行。只是同样重量的直脊刀的长度要比弯刀长,所以作用距离要远,徒步格斗有优势。

弯刀的优势在于速度,骑兵不能丧失速度。从敌阵中往复穿过,所过之处犹如镰刀割稻草!蒙古骑兵旅的弯刀表明了这只部队的精神,速度,速度,速度就是一切!

五支卫队,五种风格,相互映衬,相互烘托。

**军、晋绥军、绥远军、八路军,还有纵横草原的蒙古骑兵,在长城脚下汇聚,不分党派,不分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对外,剿灭倭寇,复兴中华!

(七)

骑兵旅的会议帐篷是个圆桌,每个队伍来了两个人,熊江河、杜飞、郭向北及副官彭钢,张雨林带了副官赵卫峰,六个人按照安排坐在一侧。

张雨林和赵卫峰坐在首座,郭向北和彭钢坐在中间两个位子,熊江河虽然带的兵最多,但是级别上也只是上校,张雨林是少将,郭向北是上校又是**军长官卫队的卫队长,这么安排,也算合理。

何剑冰和张巍被安排坐在了主人这一侧,这边几个人相互看了一眼,苏联和延安有亲戚,人家坐在主人一侧下手位,没什么好说的。

然后进来的是穿着苏联冬季长大衣的两个军官,看起来是蒙古人,他们是骑兵旅的正副旅长,蒙哥少将和乌力吉上校,大家站起来相互敬礼。

蒙哥少将和乌力吉上校不是坐在上座,是坐在中间位置,那就是说,还有比他们更高级别的军官!

最后两个神秘的人物走进来,大家一起起立敬礼,这边几个人都有点犯傻,两个穿着苏制军服的人,一个看起来五十岁左右,没有明显的军衔标识,另一个看起来最多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样子,扎着两条小**,脖子上围着一条红色的哈达,是个小姑娘!

(八)

宁丹穿的那件浅绿色的特制苏军礼服,是蒙哥吩咐手下连夜根据宁丹的身材做了修裁的,非常的妥帖和笔挺,并且衣服左胸的勋略表的位置,用天蓝色、白色相间组成了一个类似于勋略表的图案,礼服的领口袖口都滚着金边。

那条红色的哈达,是蒙哥见面时候恭恭敬敬地敬献的,这是骑兵旅全体蒙古官兵共同讨论决定的。

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白云、绿色象征河水、红色象征空行护法、金色象征大地,五彩色的只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是专门献给菩萨的。

而现在,那件特制的礼服上面已经包涵了四种颜色,红色的哈达除了蕴涵五彩之外,还有热血、勇敢、光芒的多重含义。

宁丹喜欢这条红色的哈达,这条哈达展开后,就象一面号召冲锋的红色战旗!

苏制的礼服,蒙古人尊崇的色彩和哈达,而那两条小**,则让宁丹看起来更象是《诗经》里那个在水一方的古典韵味很浓的中原美人。

为什么要去谈什么蒙古族满族汉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中华民族。

用心的装扮、美丽的微笑,一下子让大家完全没有抗拒和戒备的心理。

那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恭恭敬敬地拉开首座的椅子,一身盛装的宁丹很坦然地坐了下去!

什么?这个就是十几岁跟随父母,号令草原大漠,英勇抗击日寇的传奇汗王,宁丹?

这个就是纵横草原十多天,七战七捷,歼灭鬼子上千,一夜克复千年雄关的铁血少年旅,宁旅长?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