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郭英不解的说道:“王爷,为何要如此着急的北伐?科尔沁部是劲敌,与我军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没必要北伐吧。”
“还特么没必要北伐?科尔沁都打到本王的家门口了!”朱植冷然说道:“打残了建州女真,现在东蒙古又来了,那就打!”
“打个昏天暗地,打个血流成河,让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长长记性!”
朱植的辽王卫位于辽东西北部,往北既是镇靖堡、镇边堡,科尔沁部位于北镇以北,若是入侵,那定然是三塔谷和白土厂关入手,丢了这层外围戌防,直逼镇靖堡、镇边堡,等同于是在朱植的枕头边上吃肉。
这能惯着他?
这一仗,朱植肯定是要打的。
打服科尔沁部,打服东蒙古!
只有这样,才能让辽东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去做事。
枕头边上有头狼,谁能睡得着?
而现在辽王府和科尔沁部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更关键的是,朱植要借着这一仗,一并把辽河套给巩固。
当初朱元璋修筑辽东边墙时,将北部地区修建成为“V”字型,而辽河套就被挡在了这个“V”之外。
辽河套,也称辽泽。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力吉木仁河等辽河上源水系,流到辽东平原,因地势平坦低洼等原因,流速减缓,河床淤阔,河水漫滥,在这一地区形成大片的河湖沼泽区,于是就有了辽泽。
辽泽不仅不利于出行,而且湿地在夏季很适合孳生蚊虫,又难以耕种。没人愿意往这里迁居,故而朱元璋干脆不要这块地区了。
在他的逻辑里,让辽泽的恶劣地形和天气,成为辽东的屏障,这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但是朱元璋把辽泽挡在边墙以北,让边墙形成一个巨大的V型走势,在军事地理上却是严重的失误,给辽东的防御造成极大的被动。
因为辽泽只在每年的夏季汛期出现。而从深秋季开始,雨季结束,沼泽干涸,辽泽就会收缩消失,在这一地区出没的东蒙古就可以轻易突破边墙。
在V字最下端,很靠近沿海的地方叫“牛庄驿”,不仅明朝辽东重要的海港,也是联系辽东辽阳开原与辽西广宁、山海关的要道,是咽喉锁地。
因为边墙这个V字最下端已经伸展到牛庄驿,导致辽东地区几乎被一分为二。
因此,开原、辽阳与广宁三地无法形成应援。开原与广宁之间直线距离仅三百里,但因为边墙如此走势,如果开原遭到袭击,广宁的军队想去救援,要走七百里路。
一句话说就是:辽河套没什么大用,但是不能没有。
而朱植现在想收复辽河套,难点在于因为地形恶劣的原因,辽河套上无法建立堡城。没有堡城,也就没有军队扎根,谈何收复?
然而朱植的想法就很奇特,既然辽河套无法建城,那为何不在辽河套之外建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