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志在四方
“达哥,你这回去贵县,也把我带去, 那怕是帮你做书僮做杂工也行,我不想再呆在北山所,这个地方除了山就是树,每天除了打鸟就是钓鱼,一点味道也没有。”石镇吉垂头丧气对石达开说:“家里那点田,早就不够种了,镇奇他们也长大了,能帮上忙,哥哥娶回了嫂子,很快又要添丁加口,田里那点产出就更不成样子了。”
石镇吉家的情况,石达开是知道的,他的父亲石龙泉和自己的父亲是亲兄弟,当年分家时两家平分,分家后石龙泉的心思不在种田上,而是对当任团丁把总极有兴趣,久而久之,田地荒芜,难以耕种,后来就把一些田地卖出,以至于土地越来越少。最让他郁闷的是,他的团丁把总职位一直不能升迁,只能拿到官府的一点补贴,却拿不到朝廷的正规奉禄,孩子越来越大,花销越来越多,缺口越来越大,想法也越来越多。
土地的集中是中国农村几千年一直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如同北山所那帮村的土地集中在石崇元家一样,大量的失地农民沦为流民,沦为长工、佃户。流民的数量增加,对封建朝廷的稳定性起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土地集中到一定的程度,社会上的流氓无产者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只要有心人一鼓动,一场席卷中国的农**动就将暴发,从汉末的张角到明末的李闯,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走出这个怪圈。
从明末到今天,又是二百年,农村土地的集中又进入了一个不可调和的阶段,即使石崇元和石龙泉兄弟两人之间,也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区别,别的地方可想而知。石达开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父亲扩大家里的土地面积,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发家致富的典范。至于叔父一家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真的不知道。也许石镇吉是对的,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到外面去找一份生路。他想到了冯玉娘,自己也许不知道怎么样解决,但是冯玉娘可能会知道。他打定了主意,等大妹三日回门后,先把石镇吉带到县城再说。
去年打流民回来后,那帮村石家的后生们看到了石达开的威风,开始转而向罗连山学习功夫,罗连山也不藏私,在石龙泉教授的功夫基础上,把截脚拳的一些基本技法传授给他们,在那帮那良一带传授出一批上马能作战,下马能短打的乡村高手,其中以石镇吉最为诡计多端,以石祥祯最为骁勇善战,石凤魁最能随机应变,石龙泉成为统兵大将。
“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功夫,现在才发现,其实学功夫是最没有用的。”石镇吉说。
石达开知道堂弟说得不错,在和平环境里,功夫除了能强身健体之外,就成了争强好胜的手段。但是石达开经过了灵山一行,对于功夫的理解完全不同于堂弟,功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生存的基础,但是,如果依靠手上的功夫作为谋生的手段,必将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和不安宁。有功夫的天地会香众和没有功夫的天地会香众,对社会的危害性太不相同。他看着面前的石镇吉,这是一个有功夫又有想法的人,如果到了走投无路谋生艰难之时,利用自己身上的能力从不正当的渠道获得财富,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你的意思我知道,是无法用身上的功夫去找吃的,对吗?”石达开说。
石镇吉点点头,说:“做农活我不如别人,论吃饭我吃得不比别人少,怎么办?达哥,你见多识广,给我指条明路吧。”
石达开叹了一口气,拍了拍石镇吉的肩膀,说:“我会想办法的,我带你去县城。”
话没有落音,只听跟在屁股后面的石镇奇和石安就叫了起来:“我们也要去。”
“你们两个凑什么热闹。”石镇吉骂道:“镇奇你老老实实在家,我走了,你也走,阿妈不会同意的。明开哥你更不要啰嗦,听五伯说,这年把,准备把四伯家的旧房子重新翻新,给你找个老婆,让你回去自立门户。”
石镇吉口里的五伯是石达开的父亲石崇元,四伯则是石安的父亲,石安的父亲在族里排行第四,死得很早,死的时候石安才七岁,求族叔帮忙埋葬了父亲,自己来到族叔家帮工,一帮就是十一年,把名字也从石明开改为石安。他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族叔还有这份计划,让他好不激动。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些年在五叔家,跟着阿达读书,跟着阿达练武,虽然读书练武都不如阿达,个人觉得也还不错。阿达能不能帮我跟五叔说说,让我出去走走,见见世面,见过了世面,经历了一些事再回来讨老婆成亲也不迟。”石明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