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和群众打交道的时候,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用完了立即归还,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干扰民众生活,群众都异口称赞中国军队是从未见过的仁义之师。
到处都演出着大致相似的三部曲;
1.初见中国志愿军,如畏狮虎,战战兢兢,拒之门外;
2.相处几日,互感亲切,问寒问暖,送褥送被:
3.熟悉理解,胜似家人,热情邀请志愿军住进他们暖和的房间里。并且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沙拉米乔它(好)!”伸出小拇指说:“美国沙拉拿巴(不好)!”
当时部队远离后方,粮食供应困难,侦察连本着以战养战的传统,在群众帮助下找到一座敌军粮食仓库,库存有几十万斤军粮。
陈泽厚连长立即派出警戒,看管起来,并向师里报告。师里当即通知各团集中所有的挽马和驮马,天天夜里进城驮粮食,连续驮了20多天,补充了部队的供应,减轻了群众负担。
侦察员们高兴地唱起:“……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
侦察连在汉城住了20多天,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与驻地群众相处得很好。
连长陈泽厚在房东的帮助下,学会了骑自行车。这也是侦察兵特殊需要的一项技能。
不久,师里给侦察连配发了十几台自行车,增强了小分队的机动能力。
1月25日,敌军依仗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和陆海空的运输能力,迅速完成了部署调整和补给之后,又全线发起了大举进攻。
这时一一九师侦察连才撤离汉城,回师执行新的侦察和作战任务。他们进驻汉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客观上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临行时驻地群众都恋恋不舍,依依相送。美军、英军、伪军纷纷向南撤退,**下令:“三十九军主力向汉城进击”!
一位志愿军指挥员回忆道:
我三十九军突破临津江后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军指挥所一天换一个地方。
1951年1月2日,军指挥所转移到元堂里宿营,天已大亮,村庄里挤满了部队,好久没有进房子。
敌机来了,我们进了山沟里,山沟里隐蔽着许多马匹。我们选择了一条铺满积雪的雨裂沟,铺上松枝、雨布,披上大衣就工作起来了。
电话线牵到这条山沟,已经同两个师通上了话。电台在山沟里也架起来了,收到和发出的电报不断地增多……敌机在头顶上整整嗡嗡了一个白天。
第二天,我军指挥所找到了一个大的石洞作为掩蔽部。但这里离机要科太远,送一次电报要翻一座大山。
秘书孙华祥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电话里讲,对方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这样比较方便,也比较迅速。
黄昏时,我们指挥所继续南进,每个人都在棉鞋上绑上防滑的草绳。
途中走错了路又转回来,以后又和一一五师的部队挤在一起,时而跑,时而走,走走停停。很多人因此掉了队……
1951年1月3日是我三十九军指挥所收发电报最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