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渡江英雄”王殿学
王殿学,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5连2排副排长。他在突
破临津江战斗中立了大功,战后被授予“渡江英雄”称号。
1950年12月29日,116师突破临津江的部队,秘密进入了攻击出发阵地。王殿学所在的347团5连隐蔽在离江岸100多米的小沟里,三四个人挤在一起,上面搭起稻草,大雪一盖,老远看去就像一个个柴禾垛。寒风怒吼,天寒地冻,战士们冻得直跺脚。不一会儿就有人把脑袋伸出去,瞧瞧太阳落了没有。对岸黑色的陡崖上,布满了明暗火力点,敌人死死地监视着江北岸,只要看见江北岸有一点动静,立即就不停地扫射起来。
气温虽是摄氏零下20多度,但江心激流还没有结冰。王殿学他们问向导,水究竟多深,能不能徒涉。向导大吃一惊,说:“我在江边生活40多年了,还没听说有人寒冬腊月蹚水过江哩。”王殿学说:“我们蹚水过江不是头一回,在滴水成冰的夜晚,我们曾经赤脚蹚过了九龙江和大同江。”
开饭了,是一大锅辣椒炖牛肉,这是突破敌阵前的一顿犒劳。吃完饭已经是31日下午3点多钟。趁着牛肉和辣椒的热劲,王殿学带着尖刀6班到了营指挥所,营长过来和他们握手,王殿学觉着心里热乎乎地高兴。太阳下去了,对岸陡崖的地堡已经模糊不清,大家焦急地望着营长。
31日17时,第三战役打响了。信号弹腾空而起,志愿军所有的大炮都怒吼起来。王殿学回头看到,山头上、平地上到处都是炮火发射的闪光。再向南岸望去,敌人的地堡一个个地被摧毁,腾起一团团的黑烟火光。王殿学和战友们欢呼着,无法描述出他们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
冲锋号还没有吹响,王殿学和战友们就跑到了沙滩上,刚到水边,天空射出一连串的红色信号弹,重机枪爆豆般响了起来。王殿学听到一阵急骤而嘹亮的冲锋号声,就和战友们呐喊着,踏碎薄冰向前冲去。王指导员在江边上高喊着:“5连的同志们冲啊!立功的时刻到啦!”
王殿学冲进临津江水里,冰寒刺骨。水愈来愈深,渐渐地齐到胸部,棉衣全湿透了,浑身冻得已经麻木。志愿军的重炮向南延伸,对岸敌人的机枪猛扫过来,弹雨在江中溅起无数水花。可是,这也阻不住志愿军的冲锋,王殿学和战友们勇猛地向对岸冲去。
一颗炮弹落在王殿学身旁,激起的水柱像高山上的瀑布,劈头盖脸地泼下来。他连着呛了两口水,两腿发软,身体摇晃起来。幸亏六班长拉了他一把,他才没有倒在水里。他看到从水里钻出一个人来,是他们排的机枪手范和骑。范和骑是南方人,平时最怕冷,可现在却勇敢地和大家一道涉渡寒冷的冰江。王殿学喊着问他:“怎么钻到水里啦?”范和骑回答:“机枪管掉在水里啦!”说着他又钻进水里,一会儿,他举着机枪管从水里冒出来。
这时,王殿学听到身后传来喊“副排长”的声音。他急忙回头一看,只见本排战士曹洪斌,正被一块大冰块撞得歪歪跌跌,眼看就要被盖在冰块下边了。王殿学使劲用手划水抢过去,把大冰块推开,拉着曹洪斌继续向对岸奔去。
“快到岸边了!”王殿学和战友们兴奋地喊起来,他们脚下立刻来了劲。只要他们踏上江岸,胜利就是他们的了。王殿学拖着沉重的两条腿,费了好大劲才爬上陡岸。六班长郭文魁和曹洪斌,也紧跟着他爬上来了。
这时,左面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和联络用的小喇叭声,紧接着志愿军的机枪也叫了。这是七连登岸了。王殿学率领战士们,立即向右面火光闪闪的江崖冲过去。不料六班长踏响了地雷,负伤了。在这紧急关头,王殿学没时间替六班长包扎,只是从兜里掏出湿淋淋的救急包交给六班长,就转身带着曹洪斌直奔18号地堡。地堡里的敌人疯狂地向外扫射,王殿学摸到地堡跟前,将手榴弹朝着射孔扔去。手榴弹“轰隆”一声爆炸,立刻机枪哑巴了,地堡里边的敌人鬼哭狼嚎。在闪动的火光中,王殿学看到六班长郭文魁,正拖着负伤的腿爬上来。王殿学掏出小喇叭呜呜地吹起来,告诉他们的连长,他们已经占领了滩头阵地。
31、突破临津江英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