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长津湖之战——美军的地狱之行(2)
陆战1师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美国陆战1师无论如何顽抗,战场形势已经决定他们打的是一场必败之仗。
接战仅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史密斯师长瞪着眼睛告诉部下:“退却?见鬼去吧,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
他讲的确实是实话。向南撤退的路早就被志愿军切断了,除了杀开一条血路,陆战1师别无选择。
在成群的美国飞机掩护下,美10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有临时飞机场的下碣隅里,然后再往南逃。
美机猛炸逃跑道路上的每一个山头。在一次战斗中,轰炸机对志愿军占领的一条山脊整整轰炸了25分钟,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无用的地皮之一”。但仍有不屈不挠的中国士兵从山脊上射出致人死命的子弹。
在下碣隅里,高度现代化的美国陆战队工兵用3天时间就拓宽了一条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
仅仅十来天时间,一座可以起降C-47运输机的临时机场就在下碣隅里这个四面环山的小谷地里建成了。
在工兵部队修建机场的同时,军需官兵和卡车队在建设供给基地,医疗部队在兴建野战医院。
随即,美国空军就给史密斯运来了大量急需的弹药、食品、药品、防寒服装、油料……史密斯需要什么他们就隔海从日本运来什么。
运输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美军最后逃离此地时,开动推土机和坦克破坏了以千吨计的各种物资。
与此同时,与中国本土仅隔一条封冻得到处可以通行的鸭绿江的志愿军,却连保证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资都不能得到。
百年积弱,志愿军在用人力打仗;国力雄厚,美国人在用机械力打仗……面对如此悬殊的物资对比,志愿军将士气贯长虹,威震敌胆,其勇敢精神和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
在一条山谷,20军58师困住了一股向下碣隅里增援的美英混合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敌军指挥官率众投降。
仅在这场激战中,志愿军就打死了总共922名增援部队中的321人。美国军史伤心地写道:“阵亡者中有60名皇家别动队员,48名第1陆战团C连的官兵,169名陆军第31团B连的士兵,50名陆战师指挥部的官兵和43名坦克、卡车和通讯部队的官兵……另外还损失了75台车辆。”
还有240人当了俘虏。美国人给这条充满死亡的山谷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地狱之火谷地。”
在“地狱之火谷地”血战正酣的时候,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着一个排,牢牢地驻守在可以俯瞰下碣隅里的1072高地。
潮水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向高地上猛冲,连坦克都出动了8辆。冲上来被打下去,再上来,又丢下一大片尸体往回跑,杨根思甚至亲自带了一个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重型坦克……
血战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几百具美国人的尸体已经铺满了小高岭。
美军的飞机和重炮不断向这个小小的阵地倾泻着钢雨,当炮火终于停止后,杨根思告诉从土里拱起来的战士:“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杨根思发出了最后的誓言:“就是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打退又一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了3个人。杨根思下令让两个负伤的战士撤下去。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杨根思将阵地上所有的炸药块收集起来捆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一把拉燃导火索,冲进了蜂拥而来的美军陆战队员的队列中……
杨根思是英雄如云的志愿军中第一个荣获“特级英雄”殊荣的军人。
面对极其悬殊的物质条件,为避免战斗胶着,宋时轮、陶勇决定改变打法,集中力量先啃掉一个美军环形阵地。
11月30日,27军集中2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2团。
兵力4倍于敌,连火力都略优于敌,在子夜时分,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27军的将士一举突破了美军环形阵地外围防线,跟着就冲到美军团指挥所和炮阵地。
一阵乱枪击毙了团长麦克莱恩上校,阵地上的美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史密斯派了一队人马来救,给当头一棒打了回去,他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第32团覆没。
战后,美国军队终于承认外号“北极熊团”的32团被歼灭了——“第32步兵团3营原有兵员1,053人,现在官兵和配属的南**兵总计起来只剩180人,其他各营的损失也和这个营差不多。”
美第7师第31团,共3,191人。组建于一战期间,因该团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该团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