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感谢周仕明同志光临我们的演播室,谢谢大家,网友朋友们,再见。
【附录】跨过鸭绿江痛打美国野心狼
39军117师350团政治委员王千祥写了一篇文章《跨过鸭绿江痛打美国野心狼》,登载在《人民日报》上。当时,祖国的记者、作家还没有来到**前线。王千祥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志愿军第一篇**战地通讯。
王千祥在亲身经历了出国第一仗首战云山打败美国王牌军的英勇战斗之后,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生活和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他。他感到非写出来不可,如果不写出来,就对不起那些浴血奋战的干部战士们。
下面就是《人民日报》发表的全文:
“当我们这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的部队跨过鸭绿江,踏进****主义人民共和国土地的时候,鸭绿江的流水激荡着我们每个人的心。13年前,日寇大举进攻我们的祖国时,我们曾高唱着:‘鸭绿江流水在怒吼,骑上了我们的战马,保卫中华!’我们曾响亮地喊过:‘打到鸭绿江边!’今天,当美国侵略者侵略我们的邻邦,威胁着我们祖国的时候,我们怀着激愤和仇恨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
“**是十分美丽可爱的:连绵起伏的山岗,密密丛丛的松树林,坐落在山脚边的稀疏的茅草屋,和平地生活着热情而朴实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美丽的土地上燃起了侵略的大火。它烧毁了无数的和平村庄,但也更加深了**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了**人民卫国保家的热情。就在敌机盘旋下,**农民镇静地赶着大车运送军粮。
大三峰洞,全村人民不顾敌机的扫射,赶着为军队推米。在朔州、在馆洞,当地的军民在黄昏凛冽的北风中,举行盛大的集会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高兴得跳起来欢呼:‘**万岁!’在加德里,一位老太太把我们的战士带到菜窖旁,拿出很多白菜和萝卜,指指肚子,摸摸嘴,要战士们拿去吃。战士们笑着摇摇手谢绝了。
最后,她回到屋子里拿出一把烟叶来,战士们还是婉谢了。战士们衷心地感谢**人民的盛情,但是我军严格地执行不拿**人民一针一线的纪律。我们载负着祖国人民对美帝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热爱交集的感情,背起枪,挺起胸,朝着美国侵略军的进攻矛头英勇前进。
“敌机的空袭是频繁的,但我军对付空袭的办法却更为高强。各种巧妙的防空洞创造出来了。班的防空洞中可以开班务会,小组的防空洞可以开漫谈会。每个战士还挖了可供休息、睡觉的单人防空洞。在敌机的轰炸扫射下,我军仍旧是若无其事地在工事中订战斗计划、漫谈和学习。
“第一仗,打的是机械化的美国骑兵第一师。据说‘骑兵第一师’的番号是从华盛顿时代保存下来的,因为有‘赫赫战功’,所以一直保留‘骑兵’的称号,实际上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的装备,并没有马。而且,这个骑兵第一师早已从反侵略的革命军队变为**的侵略军队。我们的战士提出了‘打好第一仗’的口号。
在战斗前,某连抢着要求担任第一梯队的任务,在他们的指导员到营部去要求任务后,全连战士都脱掉棉裤,做好准备,以便轻装突击。可是偏偏他们被派作预备队。连长和指导员又跑到团指挥所去,急得跺脚、叹气,无论如何要求担任第一梯队的任务。团长发出了命令:‘执行命令,没有第二句话!’他们才撅着嘴回去了。
“战斗开始了。战士们一个个像猛虎般地战斗着。排长石学波指挥一排,打垮了敌人一个炮兵连。一个高个子美国兵拖住石学波,摔起跤来。石学波一侧身,一手抱住敌人,一手扳过冲锋枪口挡住敌人,枪声中,大个子倒下了。他这一排一共打死敌人30多个,俘虏9个,缴获汽车8辆,化学迫击炮4门。副排长陈振卿指挥战士们以一个手榴弹对准敌人一辆吉普车打去,4个敌人跳下来,都当了俘虏。战士孙海亮一只眼睛打坏了,他仍旧抱住机枪扫射敌人。
“志愿军的生活是艰苦的。连续的行军作战,睡不上觉,吃整粒苞米。有时一天、两天连这些也吃不上。他们在翻越龙兴洞大山时,山高路狭,又是漆黑的雨夜,爬了一夜的山,淋了一夜雨。到了拂晓,大家仍然是精神抖擞,向敌人展开了勇猛的追击战。他们的口号是:“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他们终于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他们打败了美国侵略军的精锐部队骑兵第一师,消灭了它3个营,其中一个营长被他们俘虏了。
“美国兵当了俘虏,两腿总在发抖,时常举起双手。他们和俘虏们讲话,俘虏们就急急忙忙地把手举起来。直到他们发现志愿军并没有如麦克阿瑟所宣传的要杀他们的头,而且是宽待他们时,他们才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