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也想起蔡邕有女名琰字昭姬,后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三岁认字,五岁诵书,七岁就能辨琴抚琴,十三岁以才德闻名天下,十五岁嫁于河东卫家长子卫卿,可惜卫卿早有疾,不出须月便死了,十六岁守完孝之后还家,纵读诗书,十七岁董卓入京召天下名士于洛阳,蔡琰随父进京,十八岁蔡邕为董卓吊丧被王允杀死于狱中,十九岁南匈奴南下长安,蔡琰遂被匈奴左贤王刘豹掳去北地,居塞外十余年,育有一子一女,因思念故地,悲怀己身命运,著《胡笳十八拍》一诗,后此诗被收录入汉乐府集,被后人称为第一首感怀悲愤长诗,后来到唐朝的悲愤诗,感怀诗,闺怨诗,多由此体裁而来。
三十六岁时,曹操大败袁绍挺进幽并,先克乌桓,后克匈奴,以一千五百金赎回故地。三十七岁被曹操下旨,嫁于曹操部将董祀,可惜董祀乃粗莽武夫,不懂男女之情,婚后也不太幸福,后来董祀因为衣带诏事件被牵连,蔡琰亲为求情于曹操,后来董祀在南阳战死,蔡琰至此终身不再嫁,终日流连于书舍,编书习文,后来郁郁而终,死时六十二岁。
因为早年蔡邕藏书不菲,蔡琰的记忆力也不错,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默写出了蔡邕藏书的七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传承立下了不朽的贡献,蔡琰也因为读书甚多,颇为博学,精通文学,天文数理,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说来很长,可时间也不过转瞬之间而已,既然此女让我遇上了,就不会再让悲剧再次发生,也不会让那些蛮夷之人再来祸乱我汉家天下,刘辩如是想道。
正待刘辩和蔡琰说些话的时候,门外刘辩随身唤用的内侍进来禀告:“启禀殿下,大将军府的下人传来消息,说是殿下要寻访的人已经有了着落,大将军已经把名册送到了殿下的寝宫,请殿下回去查看。”
刘辩闻听此事,不自觉的脸色一喜:“好啊,终于来了,我的布局也要开启了。”
刘辩吩咐内侍收拾马车,他要马上回去查看,看看他要寻访的人都来了谁。
一旁的周瑜不明所以,可蔡邕曾听大将军何进提起过此事,不禁老怀开慰,大汉终于又要迎来中兴之主了吗?先前蔡邕因为刘辩迟到而不快的感觉也没有了。
一旁的蔡琰也对刘辩充满了好奇,显然刘辩访贤的事情,近日来他也听父亲讲过。
周瑜看了看刘辩的身影,又看了看蔡氏父子的神情,惘然四顾。片刻之后也吩咐自家的佣人收拾马车回去了。
周瑜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意义,同时也不知道就今日这件在他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是多么的意义深远,就是这件事情加速了统一乱世的步伐。周瑜摇摇头,坐上了自家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