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又在如今山西到内蒙南部一部分,说道:“此处为并州,古晋国、魏赵的遗址。可是此地多是高山丘陵,不易种植谷物粮食,唯有靠近黄河沿岸和关中一带稍有人烟。”刘辩又指着此处靠北一带,说道:“此处被称呼为河套地区,相传孝武皇帝时期大破匈奴。匈奴遂分为两部,而其中一部向我朝投降,就在此地定居,孝武皇帝为了限制南匈奴和开发这些地区,建了云中,雁门,朔方几郡和壶、雁门二关。”
刘辩在如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的这一片地域用手划了一下。说道:“此地和幽州有些相似,被称为凉州。此地可是真的荒凉,**之地几无人烟。多是荒漠,山岭地带。”刘辩又往西和靠南方如今的西藏一带说道:“此地是西羌36部的集聚地,边胡人民多是彪悍,又多产良马。他们上马能战下马能猎。如今盘踞在此地的羌族、氐族和盘踞在河套的南匈奴,以及更北方的鲜卑人,还有幽州的乌桓人。如今我大汉积弱,这些胡人也更加肆无忌惮,经常劫掠我大汉子民和财务。而我大汉近百十年国力积弱无力讨伐,而且骑兵也是我军部队的短板,到时候我军一出,而他们马快,见势不妙,四处一散,我们便无可奈何了。到了秋冬之际,他们又会再次南下。”
刘辩又指着四川南部,湖南西部和江浙闽南地区说道:“这些地方多是山林茂密,丘陵成群,而盘踞在这些地区的山岳,百越,五溪蛮,南蛮等部落,也经常骚扰扬州、荆州、益州。而我们的大军一去,他们便把部落往山林里一转,我们的军队就不行了。而这些地区多是虎豹狼居之所,多是瘴气。不仅空耗钱粮还起不到大的作用。”
刘辩说了半天,也有些口渴,喝了口茶水。荀彧在承明宫中做黄门侍郎,也知道些政事,可是对于边患跟大多数人一样不以为然,认为那些蛮胡之徒不过是疥藓之疾而已。可猛听到刘辩所言,也是沉吟不已。
刘辩接着说道:“文若,可知孤之志向。”
荀彧说道:“臣不知。”
“孤愿做千古之始皇帝。”刘辩说起这话也是振奋不已,这是他第一次向外吐露自己的抱负。
荀彧刚才听刘辩对于边疆事物的理解虽然有些空洞,也没有提出一些根本的解决办法,但是那一份见识在那里,荀彧也很是钦服。可是听到刘辩的志向不禁眉头一皱。毕竟汉朝的江山承袭秦朝,甚至连一些官员名称,制度也是。可是始皇帝这个名字不仅是个禁忌,在儒林中也是褒贬不一,毕竟始皇帝“焚书坑儒”,致使大量的儒生被坑杀,大量的上古典籍被焚毁。
在这个以儒家独尊的时代,这是无法容忍的。更别说荀家还是战国先贤荀子的后人了。
荀彧看着刘辩的神色,也是摇头不已,不管儒林对于始皇帝怎么的贬低。但是最起码始皇帝统一天下,建立郡国制;有效的使用法家遗留下来的制度和功过赏罚标准;统一文字、度量衡;让蒙恬戍守北疆建立长城,打击匈奴,致使其三十余年不敢南下放马……这些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荀彧的思维虽然受到时代的限制,但是最起码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是有的。就连春秋圣贤孔子也说过:“桀纣之恶何恶哉,集天下之恶而归焉;汤禹之德何善哉,集天下之善而归焉。”
刘辩看到荀彧的神色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刘辩虽然无奈,但他也没打算就凭自己的一些话和所谓的志向让荀彧臣服。
“孤知道文若的志向,也不打算强求,孤只是想让文若公达叔侄在我身边做个伴读文案之职。待时机成熟,孤会让令叔侄担任一州之长。待天下有变,孤自会让你们自行选择,若孤可辅则辅之,若不可,孤自会放你们离开,绝不阻拦。”
虽然此话的水分很大,但是荀彧听到此话还是不免的心头一松,他最怕的就是刘辩恼羞成怒,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刘辩摆了摆手说道:“孤已经请了蔡邕先生回京教导孤,待蔡先生到来,希望文若与公达不要食言啊。若是无事,文若便退去吧”
也不等荀彧回答径自往内殿而去了,看的荀彧摇头不止,行了个礼边退去回府了。至于他怎么向荀攸说,刘辩也就管了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