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厚爱!我一直非常骄傲的是我有一群素质非常高的书友,在我的书友中很多人的提问都是非常有水平的,就比如你所提到的粮食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切实的问题,自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可以说所以的战争胜负都围绕着粮食在进行,无论是战国时期、三国年代、胜唐惨宋无不例外,决定胜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粮食。
所以对中国历史有了解的人,一提到古代战争就想起粮食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你提这一个问题之前也有人提到这一个问题,我也做过回答,但是可能并不能让大家满意。我现在就试着回答一下。
在东南亚粮食的问题并不严重,这里的土地广阔,人口稀少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产量非常的高,并不是指的亩产,而是一年的总产,因为仅水稻一年就可以收获三次。水稻的生产只需要收割以后进行一次施肥和除草,连秧苗都不用栽,原来的桩子上就可以再次长出稻穗,农业专业上叫做“再生稻”,这和一般的一年两耕是不一样的。当然现在的农业已经很少采用这样的办法了,就我所知只有海南还有少数地方还使用这样的生产方法,毕竟现代的土地实在是太金贵了。再生稻的产量要比重新种的要低一些,但是对于没有水稻良种的古代来说,这样的产量并不低。
比如缅甸,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号称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吃10年,所以在日本占领缅甸以前,缅甸生产的粮食是80%供应出口,被欧洲人称为“大米之乡”。再比如越南,二战以前仅仅是南部一年生产的大米就够三年食用(现在的人口多了,不行了!呵呵!)。泰国的大米的产量也是同样惊人,当时他们对清朝的贸易主要就是以粮食为主。而东南亚粮食的高产,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耕作比大陆要先进,这基本上是气候类型造成的。
至于台湾清朝一直并不看中,仅仅是让无土地的农民在那里耕作,时间一长粮食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1840年前后其粮食送到大陆的数量占台湾产量的近一半,而台湾生产的大米是在养活了250万人的基础上,在运回福建的,可见台湾当时的粮食已经够养活近500万人了。台湾的大米价格1840年前后是700到800文/石左右,而根据清朝自己的统计“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乾隆年间每两白银换铜钱700到800文,之后在10文左右,道光2年包世臣的奏折:“各省现征钱粮,至少之处,每两收制钱一千八百文……小民共知银一两钱一千之例。”这说明1832年以后,一两白银折合在铜钱已经到1800文了,这就足已说明台湾大米的价格有多低了,一石大米仅仅五钱白银都不到!
在整个东南亚一直没有出现粮食饥荒,总可以说明了在东南亚的粮食是非常多的。1994年的统计印度尼西亚的生猪产量仅仅次与中国,为亚洲第二位。海洋渔业更是不用说,菲律宾拥有世界上最大金枪鱼场,印度尼西亚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生产国,也就是说现在的东南亚都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啊!其生产潜力之大,难以估计!!
当然新汉政府购买回来的粮食是不可能无偿的发放给普通老百姓的,主要是销售给工厂里面的工人的,工人是有月收入的,购买来的粮食是为了保证农业人口的减少,而控制粮食价格上涨的。必要的时候还要人为的制造“谷贱伤农”,让更多的人口流向工业生产,让工人的收入比农业人口的更高,也只有这样新汉的工业才能够发展的起来。虽然“谷贱伤农”有他的坏处,可总比欧洲的“羊吃人”要平和的多吧!
现在说一说小说里的新汉,在攻占台湾以前,新汉的人口并不多,粮食问题不大,再加上抢劫的资金非常多(抢夺旅宋西班牙人的财富,洗劫广东十三行的白银),应该可以解决。而攻占台湾,非旦不会因为人口增长带来粮食问题,反而会因为台湾是一个粮食生产区,而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台湾的农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新汉在占领台湾以后不但是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而且还直接获得了一个发展了100多年的粮食基地。这样说明以后,各位是否觉得新汉在粮食上,不应该有太大的问题了呢?
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没有仔细的介绍这些情况,实在是我的问题,第一次写作疏漏实在是多了点!比如现在主角还是光棍一条!羞愧啊!以后会加强一下建设的叙述。现在只好请大家谅解一下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