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然在黑漆漆的林中摸黑走了半晌,耳畔傅铮的声音从清晰到渺远直至消失,她长呼口气,心中生出劫后余生之感。
悬着的心将将落了一半,她发现眼下又有了个新问题——她迷路了。方才只想着摆脱傅铮,完全没注意周遭环境,此时她望着眼前一片密林幽谷,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正当此时,她听得远处的山坳中传来几声狼嚎,后知后觉地想起当地还有个知名地界——伏虎岭。傅铮是虎狼,伏虎岭的虎狼是真虎狼。
易然捡了根树枝,按照记忆画了下伏虎岭的大致方位,思忖片刻,她又在伏虎岭的一旁点了个小圆圈。唔,这个小圆圈是她现在的位置。易然曾经笃信“天无绝人之路”,然在这个月明风清的初秋夜,她的信仰似乎要崩塌了。
她揉了揉额角,在代表伏虎岭那个小圆圈的东北方向写了个傅字,随后两笔下去干脆利落地画了个叉。傅府是万万不能回的,东南是寒月寺,那里有傅铮的人,也是不能回的,如此便只剩下西南、西北两个方向。
易然想起她曾经读过的一句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唔,西北豪迈,去西北。她站起身来,打算朝西北方向走走看。
西北边塞的牛羊风沙如何易然并未见过,但她很快见识到了西北京郊有多虎。东方泛白之际,她刚走出连绵的大山,便被一队士兵打扮的人不由分说地拉去了难民所。
站在高高的围栏前,易然有些茫然地望着将她押来的那名士兵:“我不是难民。”
那名士兵嗤笑着推了她一把,动作娴熟地关门上锁:“下回再逃,记得先找条河洗把脸。”
易然:“...”
难民所中一片霉腐的气息,其中的民众皆是面黄肌瘦,哀哭之声不时从角落响起。易然曾经生活的时代海晏河清,这样的景象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只看此间光景,已能窥见江北一带的遍地饿殍之景。
朝廷接到的奏报皆是“京郊一带安好,赈灾饷银已抵江北”,傅铮先前的赈灾亦未能成行,因此,整个朝堂几乎无人知悉江北和此地的真实情况。为数不多的知情之人,或是瞒报灾情的主谋者,或是独善其身之徒。
而从江北逃难至此的人,被锁在这方小小的难民所中,食不果腹,病不得医,死了便拉去乱葬岗一抛,日子过得说是猪狗不如亦不为过。
看着面前情景,易然只觉眼眶发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既见此景,易然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然而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她压根就跑不出去。幕后之人似是打定主意要把难民们耗死在此处,门外守卫如铁桶一般,难民皆是有进无出。
这三四日里,易然尝试着跑了数次,爬墙上树钻狗洞都一一试了一遍,然而一次都没能成功。
第四日傍晚,她捂着干瘪的肚子靠在一片草席上,决定暂且放弃挣扎了,主要是她实在饿得折腾不动了。
入了夜,门外忽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接着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守卫似是推了什么人进来,而后门又被重重阖上。
片刻后,一名男子挎着个破烂的布包袱从门外缓步走进来。易然还没睡着,掀起眼皮往门口瞧了一眼,那名男子虽衣衫褴褛,行步间却带着一派谦谦君子之气,多半是个落难的书生。
易然叹了口气,想挥手同这落魄书生打个招呼,然腹中空空,委实提不起精神,于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个友好的笑容。
屋中黑灯瞎火的,那小书生估摸着没瞧见她这个笑容。他在门口站了片刻,四下环顾一番,拾步朝易然栖身的角落走去。
易然瞧着那小书生在她不远处停下,蹲下身来,把肩上的包袱搁在地上。离得近了,她借着窗缝透进来的光细细打量了番这小书生,他的面上沾满泥灰,这泥灰略有些夸张,仿佛直接面朝下栽进泥沟沟里滚了遭一般,不过一般人爬起来后不是应该先擦把脸吗,这小书生就任泥水糊在脸上,不是不讲卫生,就是脑子不太好使。
而后她瞧见小书生从包袱里抽出块粗布帕子,使劲在地上抹了一回,这才坐了下来。唔,看来这小书生还挺讲卫生的,那八成是受了刺激,脑子出了些问题。
易然带着些怜爱地瞧着身旁这名脑子不太好使的小书生,余光瞥见他放在身旁的包袱,不由愣了愣。那包袱脏兮兮的,许多地方都跳线了,但依稀能瞧出上面绣着的小碎花。易然瞥了眼自己的碎花小包袱,在心中啧啧叹了一回,没想到小书生的审美还是颇为不错的,这一点可是比日日鄙视她碎花包袱的傅铮强上许多。
如此一想,她的心中便生出几分亲切感,低声朝那小书生道:“喂,你也是从江北逃难来的?”
难民所的清水供给有限,易然渴了几日,甫一开口便觉嗓音嘶哑。她不好意思地冲小书生笑了笑,而后灼灼地瞧着他。
小书生愣了愣,似是不太习惯她热情的目光,受宠若惊般往后退了退,伸手比出了一长串的手势。
原来小书生是个哑巴。
易然茫然地瞧了会儿他的手势,摇头表示没看懂。她大学的时候曾选修过一节手语课,期末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但这小书生比划的与她所学过的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激昂,有点像她翘课一学期的舍友在期末做的手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