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和明军都指望着,调动对方的兵力向自己进攻,然后乘隙一战定胜负。只不过明军以察汉浩特为诱饵,而黄台吉以沈阳为诱饵。
当双方的将领水平处于一个差不多的层次时,战争就从军队的竞争变成了国力的竞争。即便满人这两年并没有遇到什么灾害,而大明连续三年遇到了大范围的灾害,一个控制了东亚近海航路的局部工业化国家,所动员起来的物质资源也不是一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小国能够比拟的。
在丰富的海外资源输入下,这场明清之间的战争,如黄台吉和崇祯所愿的打成了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只不过这场战争是以明军的节奏而展开的。
虽然明军的热武器还有着诸多的毛病,但是近代军队的组织和后勤,加上火炮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威力。使得黄台吉、多尔衮等人的智谋,满洲将领常年战争积累下来的丰富作战经验,最终都在战场上失去了用武之地。
于是在战争持续到1**3年5月时,胜势越来越明显的明军终于转守为攻,首先在义锦一线发起了反击,卢象升亲自指挥大军于广宁到西平堡之间击败多尔衮、济尔哈朗率领的三旗主力,把战线推到了辽河一线。
明军在野战击败清军的消息传开之后,各路明军的士气顿时大涨。五月中旬,毛文龙指挥旅顺、大连诸军一路打到了营口,迫使阿巴泰退守至牛庄和多尔衮等人会和。
六月初,毛文龙、卢象升两军合击,击败牛庄之敌,迫使多尔衮等人退到了辽阳。黄台吉不得不放弃围攻察汉浩特,带领主力南下。不过黄台吉刚走不到三天,阿敏已经抓住机会解了察汉浩特之围,迫降了来不及逃亡的辽东蒙古部族,并顺势打通了进入辽东的门户。
这样一来,满清的局势就更岌岌可危了。黄台吉驻军于沈阳北,下令多尔衮带两白旗撤至沈阳城西面的沙岭墩,济尔哈朗、阿巴泰撤至沈阳南面的白塔铺,把辽阳等地的人员物资也搬进了沈阳,做出了死守沈阳的态势。
清军的弱势,自然引起了毛文龙、卢象升两人的攻击欲望,他们都不理睬李岩的建议,即驻守辽阳以待后援,修建营口到辽阳的铁路,然后继续步步为营的向前进攻。
卢象升的部队倒还好,因为李岩代表着**,卢象升即便想要不听李岩的建议,他也指挥不动手下的部队。倒是毛文龙的东江旧部,还留有许多旧封建习气,于是在毛文龙的命令下,偷偷向沈阳进攻,试图夺取平复辽东的首功。
耿仲明、孔有德为前锋,结果却在距离沈阳城20里处的浑河遇伏。耿仲明死,孔有德伤,东江军于是大溃,多铎、鳌拜驱东江败兵冲垮了毛文龙自带的中军,毛部随大败。李岩在柳条寨设伏,救下了毛文龙残部。不过黄台吉已经带着清军主力南下,将卢象升、毛文龙所部包围在了辽阳。
这一仗对于黄台吉来说,既是胜利也是失败。清军用尽了一切手段和资源,最终也没能把卢象升、毛文龙两部明军吃下来,反而丢失了辽河以西的土地和人口。而实力未损的卢象升所部所据守的辽阳,显然不是已经用尽了一切力气的清军能够攻下来的。
到了此时,黄台吉已然明白,满人的气数已尽。这场战争如果再打下去,满人要面对的敌人已经不仅是明军,还要加上蒙古诸部和东北各民族了。
黄台吉于是派人向崇祯求和,表示愿意将东北各地全部还给明国,自己自去汗位,只求赫图阿拉之旧地存身。
崇祯收到黄台吉的手信后大怒,称诸夏一体,中外一家,中华之土岂有满人之旧地。满人自去国号,忏悔前罪,天子尚可宽恕。否则,粉碎矣。至于辽阳之军,他自会带兵解之,不需黄台吉释之。
崇祯带大军出关直驱锦州;又令阿敏带蒙古诸军入辽东攻科尔沁草原,并逼迫科尔沁部向大明臣服;而周三畏则出兵辽河套,威胁沈阳西北。
明军大军云集辽东,将除了沈阳之外的地区一一征服,清军主力虽然围住了辽阳明军,但是明、蒙联军却又将整个沈阳包围了起来。清军将士开始恐惧动摇,当崇祯的天子旗飘扬在辽河边时,清军内部的蒙、汉士兵和民夫就开始出现逃亡的景象了。
黄台吉不得不解了辽阳之围,退回沈阳。不过这样一来,清军上下都已经明了,大清的灭亡已经是倒计时了,沈阳的城墙显然是挡不住明军的火炮的。
1**3年9月,黄台吉返回沈阳的途中忧愤而死。9月15日,明军各路大军进抵沈阳城下。两日后,多尔衮携八旗亲贵及城中官吏出降。再三日后,各地还在抵抗的满人也放下了武器,辽东规复。
崇祯先迁满人亲贵于顺义,又散满八旗于内外蒙古及西域,留福临一支守卫努尔哈赤及黄台吉之墓,辽东方才算是安定了下来。之后,崇祯令多尔衮兄弟、豪格等人带着八旗亲贵及投满之汉人将官,前往北美大陆,许他们在落基山脉以东自建藩国。
写到这里,差不多也算是有个交代了。希望读者朋友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