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深处,李察是一个具有大华夏主义强烈倾向的人,绝不愿意看到新疆脱离满清掌控,成为游离于中央政府的动荡之地。
现在的新疆之乱是否依然遵循着历史的原有轨迹,尚需仔细的观察才能做出定论,暂时不着急行动。
报告中也说了;
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清政府在干什么呢?
清政府现如今正忙着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呢,清廷采纳了曾国藩“暂弃关外,专清关内”的建议,正在全力对付对于太平天国这个“腹心之患”。
太平天国余孽流窜到江西等地,清庭正在调动各路兵马围剿,务必使其“肃清流毒匪患,不使复燃”,此乃当今的头等大事。
只有等太平天国和捻军基本被剿清后,清庭才会把注意力放到新疆上来。
现在这个时间段,根本无暇顾及,正好被阿古柏钻了个空子,全面占领了新疆各地。
在清廷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弃防”和“主战”之争的辩论,双方辩论激烈,互不相让。
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一些大臣建议清廷放弃新疆,其理由是:新疆远离中原,地广人稀,每年上交中央的税收有限,而且清廷每年花在新疆上的军费也是很大一笔开支,非常不划算。
再加上英俄等国对新疆一直虎视眈眈,即使这次打跑了阿古柏,“将来断不能久守”,又何必劳民伤财呢?
李鸿章等人的谬论,遭到了左宗棠为首的“主战论“者的有力驳斥,斥之为“国之蠱贼”。
左宗棠认为新疆物产丰富,牛羊遍野,看似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且俄人一直对这块土地虎视眈眈,欲壑难填,若放弃新疆,俄人定会得寸进尺,向东扩张,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新疆的国土沦陷干着急,这是什么样的体会?
放下手中的《世界风云概要》,李察眉头紧皱的深深长叹一声,对多灾多难的故国神州多增添了一份牵挂,一份担忧。
当今时代的清庭并不亲近大唐帝国,反而极为警惕大唐帝国对神州的影响力,处处与英法列强走得更近,朝野中颇有些“挟洋自重”的倾向。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
比起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语言,宗教,风俗与汉人都不相同,基本上不可能对满清皇朝统治产生威胁。
而大唐帝国就不同了,这个以汉人为主崛起于北美的强盛政权,凭借着强悍的军事力量和深厚的经济力量,还有在神州大地的极佳民众形象,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社会上崇尚向大唐帝国学习的呼声很高,对满清朝统治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所以,包括一些开明的汉人洋务大臣在内,对大唐帝国都抱有深深的警惕心理,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敷衍。
既不得罪,也不交好。
大唐帝国表现的过分热心,反而会让满清朝廷上下心生猜忌,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宁予外邦,不予家奴”阴暗心理。
大唐帝国当然不是家奴,但总是与华夏民众同血脉,同文化,同祖宗的汉人,仅这一点,就让满人朝廷深为忌惮。
李察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御书房里来回走了几圈,心中拿定了主意。
返回身来,拿起御笔“刷刷刷”的批示道;
事关神州领土沦丧与否,应密切跟踪关切事态发展,及时上报,采取针对性措施扶持。以免英俄之流分裂神州阴谋得逞,切切!
满清朝廷并不缺乏庞大的兵力,缺的只是钱和枪炮弹药而已,而这恰是大唐帝国的长处。
他又顺手写了个条子;
密令调拨1.2万杆柯尔特杠杆式步枪,4000杆骑枪,每杆枪配备500发弹,由帝国安全局负责妥善转交予左宗棠部使用。
放下笔来,李察细看了一番叹口气,现在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满清朝廷里的汉臣对大唐帝国戒备心理同样深重,包括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头面人物,他们当的是满清朝廷的官,食的是满清朝廷的奉禄,深受奴化教育的毒害,屁股当然坐在满清朝廷一边。
只希望左公以光复新疆大业为重,切莫以邻为壑,拒绝了大唐帝国这番好意。
帝国安全局是由行动处升级而来的秘密行动机构,如今的触角深入到美利坚合众国和美利坚联盟国的政府高层,在英法普日等国都有稳定可靠的消息渠道,发展的相当不错。
这件秘密任务交给安全局,这帮子人精说不定还能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