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官家犯难,最擅长揣摩人心的贾昌朝便笑着启奏道:“官家何需烦恼,如今那任福犯下大错差点儿累死千军,何不让李三郎接替他那三衙都检点的差事,等西边战事彻底尘埃落定之后再对有功之臣进行嘉奖。”
“这样一来,以后再给李三郎封爵倒是也不显得突兀。”
此话刚一落,包黑子那长大黑脸差点没直接变成锅底,能弄出如此多大杀器的家伙不说是杀神降世估计也差不多了,你现在却想给他弄个武职到底是何居心,难道还嫌我大宋不够乱不成?
他连忙反驳道:“官家不可,那李三郎虽然在军事上倒也有些天赋,可他身上最为可贵的却是于农桑之道造诣非凡,我大宋这几年连年受灾,黎民百姓嗷嗷待哺,这可是关乎我大宋所有百姓能否吃饱饭的重大问题,因此臣恳请还是给他在尚书省寻一个差事,待他西征回来之后,让他跟着主官署理农事才能让他一展胸中所学,为我大宋百姓造福。”
贾昌朝这个老狐狸只是沉吟了一下便明白了包拯的意思,可他却没有包拯的那种担心,要知道经过此次的大战之后,官家一定会将目光锁定在燕云十六州,有了这次大战的功绩,这个李三郎将来绝对会得到官家大用,这个烧冷灶的机会自己怎么能放过,无论如何也得给他争取一个更高一些的位置,到时候那个小家伙还会不知道亲疏之别吗?
“包大人此言差矣,莫说他李三郎原本就是将门出身,即便是官家给他个荫荐官那也应该是武职吧,把他安排到尚书省根本就不合朝堂礼法,即便是陛下破例,那你让他以后与那些同僚如何共事?如今我大宋最缺的就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将军,如果让他在军中历练几年的话不难成为我大宋的柱石之臣。”
如果这些话让李思业听到一定会感谢贾昌朝八辈祖宗的,老子才不要当什么武将呢,爬冰卧雪的提溜这脑袋和别人玩儿刀子哪有自己在家种地香,老子来这里最大的依仗可是身上携带的农圣系统,可没想过死后将自己的牌位摆在老赵家的家庙里去吃那缕皇家烟火。
贾昌朝的说法差点儿没给包拯噎了一个跟头,这个老家伙最是狡猾不过,但凡要让他占到一丝丝的理他就能揪住不放,现在倒是想起拿李思业的出身说事儿了,我大宋武勋之子行那文职之事的还少吗?
现在谁不知道文贵武轻,那些勋贵子弟但凡是科考无望的,哪个不是托你寻个清贵流油的文职差事,现在到了李三郎的头上你居然好意思舔着脸和我说什么朝廷法度,之前那些法度都干嘛去了。
见到两个人的争论声越来越大,马上就要有升级的意思,赵祯这个老好人打起了圆场和稀泥道:“两位爱卿稍安勿躁,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那李思业如今在西疆大营中没有个职位总是于理不合,莫不如就让他暂带三衙都检点的职位,等回京之后再决定职务与封赏。”
“至于那个任福嘛,念在他遇到强敌死战不退,并且也对西夏军起到了一定拖延作用的份儿上,就让他和他的儿子当个先锋营的大头兵戴罪立功吧。”
要说现在皇帝的话那就是金口玉言,既然赵祯已经决定了,那就没有再更改的道理。
包拯只能在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看来自己还是阻挡不了皇帝陛下对燕云十六州的执念,这话虽然说是兼顾到了两个人的观点,但是你见过谁能由一个白身直接窜升至正四品实职武将的?
虽然说是暂时代理,但这也几乎与直接授职无异了。
这天盛宏下衙回家之后,连官服都没有换便兴冲冲的直接走到了盛老太太的寿安堂中。
见到老太太问过好后,便满脸喜色的说道:“老太太可知上次他们李家来提亲时为什么李思业没有到场吗?”
见到自己这个儿子的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去了,老太太便知道那个混账小子这是终于混出来了。
不过她还是故作不屑的道:“不是说那个小子去游学了吗?左右不过是和一群狐朋狗友混账纨绔游山玩水去了,老身懒得打听他的消息。”
盛宏见老太太好像还没有消气,他连忙陪着笑脸说道:“母亲此言差矣,到了如今儿子方才知道那个李三郎居然和韩琦韩相公去了西北战场,而且还立了泼天的功劳,韩相公听了他的谋划一战便吃下了西夏十几万大军,官家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现在他已经替代任福被封为西北军中的三衙都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