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灯火通明。
聚集在大将军何进麾下的这一群大汉顶级英杰文臣,人心如面,每个人都怀揣着不一样的心思,筹划打算各不相同。
只是因为宦官作为天子推出来的挡箭牌,为祸多年,又有党锢在前。
在诛宦的大义驱使下,性格谋划完全不一的一群人,方才走到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诛宦之事也是大汉传统。
光武帝兴复汉室,为防范再有吕雉王莽一干外戚,夺取刘氏基业,大力打压外戚。
开国之初,外戚无不谨慎自守,不敢有分毫僭越犯禁。
而之所以又有何进这类,以屠户出身,担任大将军之职,权倾朝野的外戚存在。
也是大汉国运跌宕。
中后期,皇帝大多壮年早死,少主继位,而往往即位的少帝又与前任太后没有血缘关系。
加上安帝、质帝、恒帝以及本朝天子刘宏,都是以地方宗室,外藩之身,入主北宫,登临大统之位。
正所谓皇统屡屡断绝,权归女主,外立四帝,临朝六后。
而太后以女儿身临朝称制,不得不依赖父兄,所以造成尾大不掉的外戚局势。
外戚助就少年天子坐稳皇位。
等天子年长,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至尊权力,又会以宦官协助士族的力量,消灭宦官。
又等下一任天子,再会重复走上这一个循环。
外戚、宦官、士族,本就是大汉朝堂稳定的三角架构势力。
所以天子刘宏一方面放纵大将军联合士族,尾大难掉。
另一方面又宠幸十常侍,支持幼子刘协,与士族们形成对抗之势。
大殿中的诸多英杰。
有一心诛杀天子身侧小人,使朝政清明的汉室忠良。
也有念念不忘消灭宦官,打破大汉朝堂数十年来稳定局势的阴谋家,想要掐灭大汉气运的最后一缕火苗。
是以,面对突兀出现的天道石碑,以及实力曝光的广阳王。
大将军何进麾下幕僚门生,也是怀揣着各自的打算。
“广阳王治下两位内气凝神后期,一个内气凝神巅峰,加上他自己,绝顶高手就有四位,汝南袁氏可有此般实力?”
“大宗师可遇而不可求,即使四世三公的家世,也难以培养出一尊大宗师。”
武道修行,步入第四境界,已经可以称之为一代宗师。
而修为卡在内气凝神巅峰,世人便将其称之为大宗师。
“强者只是小小一方面,辽西虽是地广人稀的小郡,但听闻广阳王的封国这几年搞得有声有色,富庶不下邯郸,仅以地盘算来,他已是一方大诸侯。”
“更可怕的是,以往未曾关注于他,尚不能知晓他还隐藏了多少!”
见众人互相低声讨论,不甚在意他,何进面上愠怒一闪而过,喝声道:
“对于这广阳王,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大臣与士族们彼此互相观望,一时没有出声。
荀彧扭了扭贴在椅子上的屁股,眼中意动一闪而逝。
在见识刘裕武将实力后,他当时第一想法就是调广阳王入京,以无匹武力,诛杀宦官,换大汉吏政一个清明。
然虽忠于汉室,荀彧也不是个执拗的傻子。
对他们士族来说,宦官是天生的敌人。
但在大将军眼里,一百个十常侍都,都抵不过一个威胁自己权位的刘裕。
见以往高谈阔论的士族大臣哑巴了一般,何进暗自叹口气,眼底浮现一抹忧虑。
在见风使舵的士族眼里,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家族而考虑的。
若是之前,大汉寥寥几位皇子中。
刘协受天子宠爱,常年养于北宫,亲近宦官。
所以士族们只能选择他们看不起的屠户何进以及他背后的刘辩。
但现在,冒出了个有能力争夺至尊宝座的广阳王。
本来的稳打稳拿,一下发展成五五开。
士族世家自然会开始犹豫。
甚至,何进在召集幕僚前,已经听闻不少士族大臣拜访广阳王之前的两位老师,蔡邕与卢植。
处于某种必要的忌惮,此番秘会,他也没有叫上尚书卢植。
“既然无人说话,那就我来提问。”
“广阳王猛将如云,像那辽西太守黄忠,强挚壮猛,为其爪牙,乃灌婴、夏侯婴之辈,他若起兵叛乱,司隶洛阳可挡得住。”
“此外,其占据一方藩国,一方边郡,实力不菲,诸位可有计谋用以削弱?”
面对何进的两个问题,幕僚大臣们冥思苦想。
有人迅速出声作答,乃是城门校尉朱儁。
“大将军,广阳王武将虽众,然战事却不只在一二人的勇力,更在军队精锐。”
“即使霸王项羽,武功盖世,也难逃数万顶级军团的围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