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刺史府。
公堂上,官员书吏满座。
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审阅州试试卷,以及从各县发来的县试公文。
“还有何县的公文没到?”
荆州刺史:郑阳,大声问道。
闻言,立刻有书吏答道:“只有江陵县的公文没到!”
“怎么这么慢?”
刺史皱了皱眉,内心深感不满。
就在这时,突然!
“报:江陵县传来公文,内附县试头名名单。”
“呈上来!”
“喏!”
下属立刻将公文呈上。
对比印鉴:无误!
拆封!
江陵县传来的公文被打开。
这是今日的最后一份公事,阅完就可以休班回家。
刺史亲自拿起公文快速审阅起来。
“上官容禀:贞观三年,江陵县试结果已出。本次县试头名:姓陈名安,江陵人士,无字。今年七岁,家住……”
“什么?!”
刺史大人惊呼一声,猛然起身,脸现惊骇。
七岁?
江陵县的文魁,竟然才七岁?七岁能考科举,还夺得头名?
天啦,这是什么情况?
“刺史大人,怎么了?”
听到上官惊呼,下属们纷纷抬起头来,望向刺史。
“老俞,你来看看这份公文!”
幕僚立刻上前,从主家手中接过公文,低头一看……
“天啦!江陵县疯了吗?七岁幼童参加科举,竟然被录取为‘文魁’?”
“什么?江陵县的文魁才七岁?”
“妈呀,本官是不是听错了?自古以来,何曾有过七岁考科举的例子,更别说夺得头名了!”
听到刺史幕僚的惊呼,州府官员们纷纷涌了过来,一起查看公文。
这一看。
全场倒吸冷气。
“嘶————”
尼玛,江陵文魁还真是个孩子啊!
陈安,七岁,无字。家住江陵县外溪山村,从小敏而好学,仪表翩翩,才华横溢……
江陵县的公文,用词华丽,简直将他们的文魁夸到了天上去。
不仅如此,公文末尾不仅有江陵县令的署名,还有县丞、县尉等一众官吏。
似乎江陵上上下下,全都在给这份公文“背书”一般。
天啦!
真的有这么厉害的人吗?
为什么我们刺史府不知道呢?
该不会是江陵县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科举舞弊案吧,并将上上下下的县城官员都卷了进去?
这一刻,州府众人内心升起了不妙的想法。
“刺史大人,敢问江陵县发来了文魁的试卷吗?请让我等看一看!”
闻言,刺史点点头:“应该有!”
说完,刺史从公文中摸出两张试卷。
“我来看看!”
“我也看看!”
“让我看看!”
众人不顾尊卑,一拥而上,将刺史大人团团围住。
面对满堂的目光,刺史展开试卷。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轰!
如同惊雷降世,如同巨锤击鼓,重击人心。
这一刻,刺史大人懵了。
这一刻,全场所有州府官员们懵了。
这一刻,哪怕是再没学识的人,也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未来。
千古名诗!
此诗一出,必定传唱大唐,千古留名啊!
更可怕的是:
作出这首诗的人,竟然是一个孩子,一个刚刚七岁的孩子。
妈呀!
出事了,要出大事了!
我大唐王朝,竟然诞生了一位惊才绝艳的神童。
这是吉兆,天大的吉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