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抗日将领黄光华(2)
血肉长城
第67师隶属第32军序列,时任军长商震屡次受到晋军嫡系将领的排挤,甚至连军事会议也不通知其参加。商震愤恨苦恼之余,决定联络旧部脱离晋军另找途径。黄光华作为商震的老部下,对于商的这个决定表示极力拥护。1931年7月20日,第13路军总指挥石友三在河北邢台发动叛乱,南京当局命第32军开赴河北参加平叛行动。这对商震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立即命令副军长李竞容通知昔日旧部,黄光华与第199旅旅长高鸿文共同响应,并根据商震的命令将部队集中到河北井陉、获鹿地区,随后向石门进军。7月28日,商震命高旅在前、黄旅在后的顺序沿平汉路追击石友三叛军,击溃其孙光前第1军,俘获万余人。8月5日平叛战役结束,黄光华旅奉命移驻邯郸休整。
商震在脱离晋军系统之后,通过东北军将领——义子刘多荃的关系取得了**的支持,使部队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同时,所属部队亦得到扩编。其中黄光华的198旅被扩编为三团制的独立第39旅(参谋长石彦懋,辖林作桢第415团、蒋纪珂第417团、李嘉霖补充第1团),黄仍任中将旅长。部队虽得到扩编,但该旅实际兵力仅有4000余人。1933年1月日军侵犯榆关(即山海关),独39旅奉命集结到开平备战,随后调到滦河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同年2月,国民政府为壮大声势,将前线参战各独立旅皆扩大为师级番号。独39旅于此时被编为第139师(参谋长石彦懋,辖林作桢第715团、李嘉霖第716团、蒋纪珂第717团),黄光华升任中将师长。
1933年3月4日,黄光华奉命接替友军冷口阵地以抵御日军。而当黄光华率部前进时却发现该地已被日军独立混成第14旅团米山先遣队一部占领,冷口的得失关系到滦河友军防区的安危,同时也关系到平津的安危。黄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军部,随即得到了收复冷口的命令。黄光华奉命后,于3月5日上午八时由滦县出发,向建昌营兼程急进。6日夜,黄光华率领师主力抵达建昌营南侧地区后命令所属第717团担负收复冷口的任务。7日上午六时三十分,第717团第1营在营长王长江的指挥下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经数小时激战歼敌大部并攻占冷口,随后黄光华又命令第717团第3营对溃败之敌实施追击,给敌残部予重创。
3月8日,商震在得知冷口收复的消息之后,增派第141师721团(团长郭维藩)和炮兵一营给黄光华,命其担负冷口及附近的刘家口、白羊峪一线防务,黄受命后所属第717团担负冷口——二道河——柳树行一线防务;第716团担负刘家口至冷口一线防务;第715团担负萧家营子以及上抱榆槐、南靓池子间各阵地防务;配属作战之第721团担负龙王庙至白羊峪一线防务,以掩护防守冷口之第717团。
3月19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4旅团在第6师团、第8师团各一部的增援下准备向冷口方向再次发起进攻。第139师715团派遣的侦察部队与日军在青龙县城以南地区遭遇,双方发生小规模战斗。21日,日军700余人再次发起进攻,侦察部队英勇反击,但以寡抵众被迫退回萧家营子。22日凌晨,日军开始对第715团马道沟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遭到该团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战至晚二十二时,团长林作桢在经过两次反攻之后,终于击退日军守住了阵地。
黄光华在得知第715团与日军激战的时候,决定抽调第717团、第721团各一个营,对进攻的日军实施两翼包抄,命林作桢在包抄部队得手后立即发起进攻,以期击溃当面之日军。23日凌晨五时,包抄部队按时发起进攻,但因山地崎岖和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等原因,延缓了行动进程,致使一场突袭战转变成一场混战。双方鏖战至24日晚才逐渐停止了战斗。25日,黄光华又命第715团团长林作桢组织奋勇队绕袭萧家营子东侧高地,该部经三小时激战后营长张克巽阵亡,但部队仍坚持与日军作战,日军先头部队不支,遂向北撤退。负责指挥混14旅团进攻冷口的第8师团长西义一见中国军队的抵抗“出乎意外的顽强”,便下令该旅团停止进攻重整战力。
4月1日,日军第8师团抽调第33旅团增强混14旅团战力,第6师团主力亦接近萧家营子至8日准备完毕。4月9日中午时分,第139师的冷口、萧家营子、刘家口、白羊峪等阵地与日军发生全线激战。10日夜日军复增兵2000余人投入战斗,马道沟、燕窝沟口阵地先后丢失,黄光华被迫命令第715团撤回长城口内防守。此时商震增派第141师主力驰援冷口,投入一线作战,同时命令黄光华收复燕窝沟口。黄在接到命令后,命第715团两个营以及增援之第141师723团(团长胡有义)由老君口以南、以西,同时对燕窝沟口发起反攻。11日凌晨二时,各部按时发起进攻,试图收复燕窝沟口,但几经冲杀,始终无法攻占阵地,参与进攻各部反遭到重创,黄光华被迫命令停止进攻。而日军见中国军队反攻失利,便于当天七时三十分发起全线进攻,守军第715、第717、第721各团皆陷入苦战,伤亡十分惨重,冷口以西阵地陷入混战状态。
随着日军宫崎支队向冷口右侧迂回,以及刘家口阵地失守的消息传来,黄光华深感冷口阵地无法支持,而援军也始终不见其影,全军覆没已不可避免。恰在此时,商震命令第139师放弃冷口,向滦河右岸撤退。黄光华于是命令各部于21日夜交替撤退,脱离与日军的接触,但冷口随之被日军占领。
中日两国签定《塘沽协定》之后,第139师奉命回驻邯郸整补,并担负平汉线北路的护路任务。为了面对今后日军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黄光华在防区内积极练兵,整军备战。1936年11月还曾与友军第39师进行了一次为期四天联合演习,以考察训练情况。冷口之战,第139师伤亡过半,但在黄光华的指挥下阻击日军达一月之久,有力的迟滞了日军的前进速度。其中尤以首战收复冷口之功,于1935年7月17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是为该勋章的第29位获得者,也是参加长城抗战诸将中的第10位获得者。
1935年4月10日,黄光华被国民政府任官为陆军中将。同月,土匪刘桂棠部1600余人窜入邢台附近之内丘,危害到平汉铁路的安全。为了剿灭这股土匪,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命令第32军派队清剿,商震则将这一任务交给第139师。黄光华奉命后,根据敌情、军长意图、土匪惯用战法,决定发挥所部机动力强、速度快等优点。他命第717团(团长张效援)以及配属的七十余辆汽车为追剿主力,命令军部配属作战的骑兵团和装甲汽车四辆为追击先头部队,紧紧拖住土匪,师主力则随后跟进。刘桂棠不敢恋战,企图迅速脱离。但139师的行动速度完全出乎刘之预料,结果在跑到南宫附近时遭到第139师围歼,最后仅带着200余人突围而出。而第139师仍紧追不舍,最后刘桂棠仅带着三四个亲信脱离匪群方得脱逃。此战,第139师俘虏土匪700余人,缴获枪支800余。
黄光华剿匪告捷后率领全师移驻邢台。1935年12月,由**领导的直南特委在巨鹿、南宫、任县、尧山等地组织**,并成立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第1军第1师,以刘文忠任师长,张杰任副师长,师辖两个团,有人枪500余。这支部队的成立严重威胁到国民政府在当地的统治,于是调集黄光华的第139师和赵登禹的第132师对该部实施围剿。其中黄师负责任县、平乡地区,赵师负责任县以北和尧山、巨鹿、南宫地区,此外还有第91师一部配合两师作战。经过三个月的围剿,势单力孤的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于1936年2月终告失败。黄光华以两次围剿有功,于11月12日被授予四等云麾勋章。1937年3月,商震为扩编所部增强实力,未经军政部的批示即自行扩编所部。第139师扩编为两旅四团制(副师长李嘉霖,参谋长石彦懋),第1旅(旅长孙定超)辖第717团、第725团,第2旅(旅长李兆锳)辖第726团、补充第1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