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临近江苏省界附近,正是秋收季节,广袤的丘陵地带应该是农作物生长茂密时期,但受到旱情影响,地里的庄稼死气沉沉的。
一支新四军游击队押着两个鬼子来到一片丘陵下。领队的是新四军皖北游击支队队长商勇,他这次带队伍过来,是打算和鬼子交换战俘。
这两个鬼子,是一个月前的一次埋伏战中活捉的。游击队也有两名队员落到鬼子手中,商勇想交换过来。
这支队伍到了约定地点,鬼子一个分队早一步等在这里,路边停着一辆军车,鬼子小队长和翻译站在军车前。
商勇带着队员谨慎靠近,保持二十多米站定。
日方翻译走过来,朝被俘的两个鬼子看了一会,确认无误,转头向鬼子小队长示意。“可以交换了。”
商勇上前一步面对翻译。“先见我们的人。”
翻译挥手,鬼子从军车里押下一名游击队员,接着抬下来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几乎成了一堆烂肉的人,一个护士举着吊滴瓶跟在担架旁。
商勇上前检查,依稀看出担架上是一个壮年人,不是自己的队员,沉下脸。“我们交换的不是这个人。”
“各交换两人,都在这了。”翻译蛮横道。
商勇再次朝担架上的人看去,明显出的气多进的气少,随时可能断气,他仔细看了一会,再次肯定不是自己的队员。“这人活不了。我们交换的是活人。”
“还有半口气,就是活人。换不换?不换就走。”
商勇为难了,他不知道躺在担架上的是什么人,不知道这人是干什么的,他是来交换队友,不是来交换一个即将断气的人。但如果不交换,看着自己的队友又被带走,心理上难以接受。
“我们要请示。”商勇道。
翻译不耐烦了。“再说一遍换不换?不换就算了。”
见商勇犹豫不决,翻译走到鬼子小队长面前,嘀嘀咕咕说了几句,鬼子小队长挥手,要把人带走。
眼见自己队员又要被鬼子押上车,商勇不再犹豫,一咬牙。“换。”即便换来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己方吃了大亏,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再被鬼子带走。
如果这位战友因此而牺牲,将是一辈子的悔恨。
双方交换战俘,两个鬼子朝己方阵容走去,那边一名游击队员自己走过来,担架由两名护工抬着,连同吊滴瓶一起交到游击队员手里。
战俘各自归队,双方谨慎后退,互相防范,没出什么意外。
被交换回来的游击队员很激动,和队友一一拥抱。
“这人死了,扔掉吧。”一名游击队员不想抬担架,担架上的人使得游击队少交换一名队友,队员们都不高兴。
“带回去再说。”商勇没有答应。担架上的人还能打吊滴,说明还活着,他也必须把人带回去,向上级汇报得有根有据。
这支队伍回到山里,在游击队引起小小轰动,所有队员跟被交换回来的队友见面,很多队员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
至于担架上的人,没有队员探望,队里卫生员说了,除了心脏还有微弱跳动,其他肌理没有任何反应,这个人随时会断气。
商勇把担架带回来,只是为了证明有这么个人,好向上级交代,此人是死是活并没放在心上,他要做的就是等,等上级决定。
他们之中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日后将给这支队伍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而他们,差点把他扔在山里。
又两天后,副队长刘大海带领劫军列的游击队们回来了。
刘大海指挥的这次行动大获成功,带回三十几支枪,还抢到几箱药品,尤其药材最为珍贵,这支游击队近半队员有伤在身,没有药品治疗就这么拖着,很多队员伤口恶化,生命岌岌可危。正因情况紧急,游击队才冒险闯去南京抢药材。
说起这次行动,刘大海口若悬河,把战斗过程及如何逃出敌占区描述得惊心动魄,把每一位游击队员都说得英勇善战,撤退的十几天中如何的机智勇敢,不过谁都能听出潜台词,那就是他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