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李世民派遣刘仁轨来天竺,接受天竺阵物。
同时,也有十六卫大军,跟着一起过来,驻扎在天竺,以防止波斯王朝。
毕竟李泰的益州军有限,不可能留在天竺守边境。
而回到益州之后,李世民对李泰的封赏也跟着下来了,一大堆李泰也懒得去看,爵位他已经到顶了,封无可封,除非是把太子之位给他。
至于金钱之类的,呵呵……不是他李泰吹牛,他现在绝对比李世民有钱。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一点都没错。
回到一周之后,李泰便以闭关为由,不见外人。
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堵住李世民的嘴,不然以李世民的尿性,肯定会让他回去封神。
毕竟李泰之前,可是答应了李世民五万天兵的。
当然,想赖掉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拖延才是真的。
因为有益州这模板在,李泰以最快的速度,掌控了吐蕃和吐谷浑,并将益州模式,给推广到了俩地。
以至于,原来吐蕃和吐谷浑的国民,在得到了实质性的好处之后,内心对大唐的排斥也跟着消失了。
尤其是高产作物的推广,李泰那让大唐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家家有余粮。
一时间,对李泰渐渐变得尊敬起来。
而李泰更是在俩地开始学校,大修水泥路,发展工商等等。
把整个益州模式全照搬了过来,让俩地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
这样一来,顿时把管理天竺的刘仁轨给羡慕坏了。
不过这家伙也是贼精,从李泰那里借了几个内政人才过去,美其名曰是指导工作,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直接被这老狐狸给留了下来,也在天竺境内,推广益州新政。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
天竺、吐蕃和吐谷浑三地的居民,渐渐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唐人。
尤其是水泥路的修建,让各地的交通方便了很多,在李泰的鼓励下,很多唐人往三地迁移,用大唐文化,将三地之人同化。
李泰相信,要不了几年,天竺三地之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唐人。
就跟后世的地球一样,华夏五十六个民族都能融合在一起,李泰就不信自己做不到。
这一天,益州蜀王府。
“王爷,长安又来信了,太上皇大寿,皇上下了死命令,让你必须回长安。”武珝给李泰喂了一颗葡萄后,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