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陛下身边有高人指点!
朱棣站在窗边,负手而立,听闻老和尚所言,疑惑不解的转过身来:
“哦?这是何出此言啊?”
一袭黑袍的道衍和尚,施礼道:“燕王殿下请看。”
“陛下治国以来,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对于朝廷内的大小官员,甚至是皇亲国戚,百般严苛,但对待穷苦百姓,则是格外的宽容。”
“刚猛有余,柔韧不足。”
正说到这。
朱棣眉头紧锁,凛然意识到了端倪,若有所思着点了点头:
“老头子平生最厌恶贪官酷吏,向来以雷霆之击和铁血手腕著称,被天下百姓津津乐道。”
“而这次......则是与地方官员,玩上了过家家。”
“确实不对劲!”
道衍和尚笑而不语,对此很是欣赏。
他之所以投奔朱棣,不单单是看中了朱棣气吞山河的霸气,还有这种博采众长的勉励。
要知道,往往人的身份地位越高,性格越愈发孤傲自负,偏执于某些玄而又玄的直觉和经验,对于旁人的谏言,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实属不易。
而朱棣身上这一优点,完美继承了他爹,洪武大帝朱元璋!
从乞丐到帝王,可不是靠着运气,而是靠一路走来,不断学习,接纳不足,充实自身。
最终成就千古佳话!
朱棣很像他!
“芝麻大的事,非要各地藩王亲自督办,办事不利还要军法处置,真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朱棣长叹一口气,很是郁闷。
道衍和尚摇了摇头,慢声细语道:
“这道圣旨,粗看下去是有些儿戏,有失朝廷一贯的雷厉风行。”
“可是,殿下再细细品味一番,便能体会到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大智慧。”
朱棣眉头蹙的老高,表情溢满了疑惑和不解,强行耐着性子,又从头看了一遍。
......嗯!
啥也没品出来!
大智慧搁哪呢?
自古以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父母官替百姓做主,以民为天,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而现在非要搞什么比赛,弄什么恩赏。
吃饱了撑的?
还是大明国库的银子没处花了?
咋看咋不顺眼,越看越让人生气!
“别卖关子了,你们出家人是不是都喜欢装神弄鬼?”朱棣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举起茶杯猛灌。
道衍和尚颔首低眉,默诵佛语:“阿弥陀佛,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而果,因果而然。”
“何来装神弄鬼之说?”
朱棣额角的青筋跳了两下,摆了摆手:“装神弄鬼就是装神弄鬼,否则就不叫得道高僧了。”
“甭纠结,说正事!”
他十四岁开始从军,跟随常遇春大将军上阵搏杀,到二十三岁,大破蒙古人号称骑射之术天下无敌的不败神话!
一生戎马,战功赫赫。
军营出身的人,一贯脾气火爆,性子急。
朱棣也不例外。
“殿下稍安勿躁。”道衍和尚也不生气,依旧是举手投足间,云淡风轻。
“按佛家的角度而言,陛下这道旨意,强行切断了朝臣的贪、嗔、痴。”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因果孽障,都是因此而来。”
“陛下用恩赏的方式,给予朝臣们另一条谋财之路,将陷入苦海中挣扎的恶徒们,再次拉回上岸。”
“减少血腥杀戮,乃是无量功德!”
朱棣听的大眼瞪小眼,满脑瓜子问号,半信半疑道:“真有你的说的这么玄乎?”
“出家人从不妄言,小僧才疏学浅,不敢肆意揣摩,陛下身后那位大能。”
“殿下只需知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便可!”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殿内的气氛,骤然变的有些诡异。
朱棣不由倒抽一口凉气,震惊之色溢于言表,坚毅的眼神中,突兀闪烁而过一抹惊恐。
“......你的意思是说,老头子身后有高人指点?”
“而并非出自文武群臣,集思广益?”
说罢。
道衍和尚没有片刻的犹豫,笃定道:
“燕王殿下,所言甚是。”
“虽然朝臣之中,不乏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身上匠气太重,很难自降身段,窥探因果的本质。”
“以小僧拙见,那位大能,应该不是大明的官员,更像是隐居山林的修士。”
朱棣迅速摆正了身子,当即不敢再怠慢,鬼使神差的冒出来一句:
“老和尚,本王问你!”
“那位隐世高人,比起你而言,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