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虽然早出发,但是这一路跋涉。而被杨戬带着的姬昌和姜子牙两个人,虽然出发时间稍微晚一点,但因为有飞天外挂,所以反而更早到了西岐。
西岐路远,且此去事多,在姬发的预想里面,等自己的老父亲回来西岐的时候,怎么说他也能在朝堂关键位置安插几个自己的势力了吧。
可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开始大动作呢——
这日,守城官员一路通报,全城尽知,西伯侯姬昌回来了。
姬发:……
回来的有点措手不及。
不过没关系,姬发放下手中的卷宗就准备去城门迎接。在去城门的路上,内侍在他耳边小声交代情况:“回来的就只有三个人。”内侍道:“侯爷带过去的随行都没回来,此次回来的时候,身边却多了一个三眼的壮年,一个白胡老者。”
三眼壮年是杨戬,白胡老者是姜子牙。
内侍特意提醒:“大公子没有跟着回来。”
大公子,说的就是伯邑考了。
没有跟着回来好啊!!!听到这个消息,姬发连刚刚听到姬昌回来的略略遗憾也没有了,整理好发冠,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城门外走去。
谁曾想,刚刚到城门,就见到自己的老父亲手上拉着一个同样胡子花白的老人,见他过来就招手道:“发儿,正好,过来见过姜先生!”
姜先生是何方人物?
姬发没有听过姜子牙的名字。但一眼瞟过去,心理已经确定了七八分——这姜子牙,就是内侍所说,跟着他父亲回来的人。虽然父亲对这姜先生格外热忱了一些,但是想到自己老父亲一一向的求贤若渴,于是很给姜子牙面子地行礼。
紧接着就听姬昌继续说道:“姜先生在朝歌时就是你兄长的老师,还颇为喜欢你的兄长,想来你能和他相处不错。”
姬发:……
姜子牙补上一刀:“姬发公子颇有伯邑考之风。”
想来在路上姬昌已经给姜子牙介绍过姬发了。所以姜子牙才能在姬昌那近一百个的儿子里面直接辨别出他的身份。但姜子牙的称呼显然很成问题,对说起伯邑考的时候就是直接上大名,叫他的时候就是带上“公子”二字,孰近孰远,一听了之。
姬发想:我不生气,他一个常年留在朝歌的人,之后还能争得过我不成?
于是,姬发殷切地问道:“父亲可是走到半路折返而回?是不是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怎么随行的兵士都不见了?可是他们没有保护好父亲?救了父亲的,就是这两位壮士吗?”
他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却是一副十分关心的态度,只让姬昌心中一暖。
此时,姬发已经认定姬昌根本没有到朝歌,毕竟从姬昌离开时算起,如果到朝歌了,就算马不停蹄往回赶,现在也理应在路上才对。
而刚刚才被介绍过伯邑考在朝歌的老师的身份的姜子牙,则被姬发忽略了。
自己在朝歌经历的事情根本讲不完。姬昌只对着姬发说了一句一切无事已作安抚之后,便带着一群人,往侯府而去了。
姬昌府邸虽然称作侯府,但和一个小藩国的皇宫没有什么区别。姬昌虽然有心拜相于姜子牙,但终究要过一趟仪式,所以并未直接将他介绍给群臣,而是把姜子牙安排进侯府住着之后,自己一个人马不停蹄地接见了西岐属地的臣子——
等一番要事交接完整之后,群臣退去,姬昌满含欣慰地看了姬发一眼:“做得不错,辛苦你了。”
这时候……姬发的感觉:值了!!
就算没有将自己的势力安插在朝堂之上,也值了。
如果可以,姬发也不想急着掌控西岐的势力——他从小就崇拜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明显更温吞,只能带领着西岐守成的伯邑考只是因为身为长子,就能够理所当然地成为西岐的继承人。但是,因为对自己兄长的敬爱,对姬昌的崇拜,他始终不发一言,只想安安静静地,辅佐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哥哥。
直到前两年,那所谓的“伴读”一说出来,伯邑考前往西岐。
那一阵子,姬发第一次感受到,没有伯邑考的世界和之前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去了——姬昌年龄已经大了,做很多事情都开始力不从心。以前他习惯将一些可以锻炼到人的朝事交给伯邑考去干,但自从伯邑考走后,身为一个优秀的年长嫡子的姬发露了头。
那是第一次,姬发真切地感觉到:“这些事情,我比兄长办得更好,我更适合现在的西岐。”
所以,兄长留在朝歌回来,他不是不担心,但随着兄长在朝歌的时间日渐变长(并且没有明显的被虐待的传闻传回西岐),姬发对伯邑考的亲情越来越淡,甚至隐隐生出一种:他若是一直不回来就好了的感觉。
要是一直不回来就好了。
这样,朝臣开始支持他,父王开始倚重他,就连西岐的百姓,日常里面谈起来的,也不再是那个颇有贤明的大公子,而是姬发公子为百姓做了什么事情!
而今天,就连他的父亲也开始夸他,开始承认他在政治上的能力!
姬发红了眼眶。
他想说些什么……张口几次,说不出来。
而他的老父亲,满目慈祥地看着他,因为年老和消瘦而显现出皱纹与青色筋脉的右手搭载了他的肩膀上,安抚地拍了拍:“我懂,你已经长大了。”
此时,两个人站在刚刚同百官们开会,如今已经四下无人的朝堂之上,姬昌就如同每一个普通的老父亲一样:“即使我不在西岐这几天,你也能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我相信,你也能像这两天给我以支持一样,在之后的日子里,帮助你的兄长,给你兄长以最坚固的后盾,最稳固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