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觉得可惜,但薛家,包括自己的外甥薛蟠也和王家离心了,只知道亲近自己的叔叔。忠顺亲王执掌内务府,看在薛淞面上,对薛家也多加照看。只要薛蟠自己不作死,薛家就能太平地赚钱。薛蟠对王家,既缺乏深厚的亲情,也没有利益上的需求。妹妹无法阻止薛家与王子胜断亲,那也是没有能力让薛蟠兄妹与王家亲近起来的。
王子腾不但没发作,反而给薛淞府上送了一份礼物,为王子胜的所为致歉,希望薛淞不要因此而心生隔阂,远了两家姻亲的情分。这让众多等着看好戏的人大失所望,位高权重的王子腾就这么宽宏大度,息事宁人了,本来有意想看一场争斗的人都觉得失望了。
泰安帝心中也觉着有些惋惜。他其实也希望王子腾能够骄横无忌,一怒之下去找薛淞麻烦的,反正他也不敢做得太过分的。如此一来,必定会引起文官们对王子腾,对武勋集团的不满。这文武之争,最后得益的只会是自己,可惜了!同时,他也对王子腾越发生出些忌惮来,此人老辣精明,能屈能伸,端的不是好对付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薛淞不想给自己留下个心胸狭隘的名声,只得让方氏见了王家派来的人一回,也准备了一份回礼,让王家管家带回去。之后,薛淞与王家继续着‘相敬如冰’的态度,与其余武勋们也几无交往。经此一事,武勋们也明白了薛淞与武勋们真正想割裂开来的意思了,对他也就死了心。
薛淞可不管武勋们是如何想的,他只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薛家现在不算四大家族中一员,不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他岂会被那些拐弯抹角的关系束缚?
作为凉薄的现代人,薛淞曾经想过,如果他来到这个世界的身份是薛家的旁支或者是薛家被冷待的庶子,就像书中的贾环一般。那么,知道了剧情,他也不会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科举了,做的都是无用功,还会因此被家族利用。
嗯,那时他会主动要求分家的,高风亮节的,并不计较财产多寡。好男儿要自己立业,也为了不碍兄嫂的眼,他会离开金陵城,走得远远的,随着自己的心意而生活。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勤奋经营;想快活逍遥,也可以买田置地,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再发展自己的爱好,做条快乐的咸鱼,那也是一种活法。他会努力不让自己和贾史王薛几个家族扯上关系,干预剧情的发展的,他只是不相干的人而已。
薛家平静而愉快地过了新年,随着伯爵的爵位,朝廷还将赐薛家一座符合他身份的府邸。忠顺亲王向薛淞表示,不妨等一等,让内务府认真挑选打理一番。薛淞对这份好意欣然接受下来。内务府感受到忠顺亲王对薛淞的看重,对着薛家更加客气。这一点,薛淞从薛蟠给他寄来的信中就能知道。
过完新年后,会试就即将开始了。薛淞亲自陪同着薛虬,目送他进了考场,心情忐忑而复杂。
他既希望薛虬一举得到功名,给他自己多年的努力一个交代。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和依仗,就不能保护自己;
但薛淞内心里也不希望薛虬在官场上被束缚住。薛虬自幼生长在一个简单和睦的环境中,他开朗阳光,天性良善,未必能适应那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想起书中四大家族大厦倾覆的下场,薛淞也心中生寒,虽然他相信薛虬的人品,但官场上,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好人也会被人排斥陷害。唉,左右为难啊!
十年磨一剑,会试出结果了,薛虬有幸榜上有名,只是排名比较靠后。半个月后,朝廷在太和殿里举办了殿试,薛淞成为了三甲进士。
邻居朋友们纷纷上门来道贺,孙监丞为薛家高兴之余,也觉得有些惋惜,道薛虬若是能再加一把劲,或者运气好些,更投主考官的缘,父子二人能同为二甲进士,那也是一桩佳话。
但薛淞觉得,这结果就很不错了。他在会试之后,就与薛虬长谈了一回。薛虬也不喜争权夺利,和其他同伴相比,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薛淞在他小时候就教授给他术数等杂学,比起经义策论来,他对格物之道很感兴趣。薛虬说希望自己日后能进工部就很满意了。工部不是热门的地方,三甲进士的前程正好也比不上二甲,他对权势利禄没有太多的渴盼,愿意静下心来,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平安喜乐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