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天智焦虑的脸,王泽光问道:“赵场长,您是什么打算?能否给我们个指示。”
赵天智闻言招了招手,对王泽光和其他几个技术员说:“来来来,大家都坐下,咱们随便拉呱拉呱。”
赵天智说完,自己先一屁股坐在地上。
听到赵天智要拉呱拉呱,王泽光和其他几个技术员就在赵天智的对面坐下了。
王泽光把手中拿着的行军壶递给赵天智,赵天智拧开行军壶的盖,仰着头喝了一口水,又把壶递给王泽光,然后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一边在地上画着,一边说道:“王科长,你们几位都是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咱们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你们知道,咱们青州农场是青河省最早成立的一家机械化农场,主要占据着沿山地带,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要是放在咱们内地,基本上就是好几个县的面积啊!你们想想,同样的面积,内地多少人,咱这才多少人?你们再想想,假如这么大的土地资源都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的话,把它们全都变成耕地,种上粮食,那就能够给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就能解决许多人的温饱问题。”
王泽光闻言说道:“可不咋地!若是内地哪个县有这么大的土地面积,那就富了,能养活几十万人口呢!”
赵天智闻言笑道:“几十万人口?我们才四百多职工,加上家属小孩,全部人口也不过五百来人,要把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改造成耕地,咱们力量达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唉,说个实话,土地面积再大,都是国家的,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咱们农垦是干什么的?咱们农垦就是替国家屯垦戍边的,守土有责啊,咱们农垦决不能土地没开发出来,倒整丢了不少,那样的话,咱们愧对国家、愧对后人啊!”
王泽光等人怔怔地看着赵天智,听着赵天智说话,在心里头揣摩着赵天智说话的意思。
赵天智继续说道:“很显然,就咱们目前的生产力,要把可开垦的近百万亩土地改造成耕地,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在琢磨,咱们能不能先在农场和周边农村交界处,全部种上隔离林带,形成明显的界线,以防将来和地方上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土地纠纷。咱们现在没能力开发,并不等于将来也没能力开发;我们这代人没能力开发,不等于咱们的下一代人也没能力开发,对吧?将来,农场人口和机械设备都多了,这些荒滩可都是财富啊!所以呢,王科长,我觉得你们还是要抓紧测量,除了规划土地外,最紧要的是尽快搞出一个详细的疆域图来,并报青州县相关部门备案、存档,以备在将来必要时使用。”
王泽光闻言点着头说:“还是赵场长想得远,没有个图纸,不形成个明显的分界,将来有了土地纠纷,空口无凭,还真的很难说不清楚,就算你说得清楚,人家别人也不信服、不认可啊。”
赵天智为什么要有这个顾虑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说说青州农场成立时的情况。
话说这个青州农场是一九五五年成立的。
一九五五年时,鉴于青河省青西走廊地区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需要开发,考虑到地方上财力、物力、人力都比较缺乏,大面积的开发还得靠国家来完成;基于此,青河省人民政府就下发了一个通知,决定在青西走廊地区成立八个国营农场,统一归属于青河省农垦局管辖。
青州农场是青河省在青西走廊地区成立的第一家国营农场,号称青河省国营青州机械化农场。
青河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文件要求省农垦局尽快与青安专区对接,商定青州农场土地划分和所辖区域等事宜,争取在当年即可成立国营青州农场,为接下来成立其他农场探索经验和办法。
省农垦局在接到**文件后,立即行动了起来,由时任省农垦局局长的白玉冰带队,赶赴青安专区,洽谈关于成立青河省国营青州机械化农场的相关事宜。
青安专区也接到了**的通知,在白玉冰带领的农垦工作组赶赴青安专区后,由时任秦安专区副专员的李振凯负责对接洽谈。
省农垦局和青安专区很快谈妥了相关事宜,随即开始实地划割土地,确定农场辖区。
在李振凯副专员的带领下,青安专区和省农垦局的人分乘五辆吉普车,从东北向西跑了五十多公里,然后都下了吉普车,李副专员就指着黎明山下浩瀚的坡地对白玉冰说:“白局长,今天我们跑过的地方,全都是你们的辖区,这些土地以后就全归你们农垦了,你们就甩开膀子大干吧,希望能建成以全省一流的机械化农场。”
当时李副专员就是这么简单地一说,但具体范围并不明确,与周边农村也没有详细的分界,加上当时人口稀少,生产条件差,待开发的土地资源太多,所以也就没有太在乎农场范围的大小,界线的划分。
现在,随着农场建设逐步走向正规,赵天智就感觉到有必要搞出一个详细的行政地图来,使农场和地方的界线分明,省着将来和地方上在土地上有纠纷,处理起来麻烦。
在和王泽光等人拉呱了一阵后,赵天智站起身来,又嘱咐了王泽光等人几句,从草甸上解开了马缰绳,翻身上马,拉转马头,双腿夹了下马肚子,嘴里“驾”地喊了一声,枣红马就“哒哒哒”地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