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前脚刚走,达松立刻变了颜色。神情肃穆的吩咐道:“传本王军令,全军各营积极备战,只等牟松王子回来,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是。”吐蕃将官起身应道。
吐蕃大将、同时也是达松的亲信尚延朔心生好奇,等其他将领出去后,小声问道:“王子,不知道王忠嗣在信上都说了些什么,让王子下这样前后不同的命令。”
达松见左右无人,只有尚延朔一人而已。于是答道:“王忠嗣在信上说,唐军只有一个月的粮草。若是双方肯各退一步议和,就皆大欢喜。若不肯,他必刀枪相见,到时谁生谁死,尚未可知也。”
“哦?”尚延朔疑惑不解,“王忠嗣信上所说是否可信?莫不是疑兵之计,待我军懈怠下来,再突然来攻,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达松笑道:“这也正是小王派王弟前往唐营的目的之一,探一下唐军的虚实。”
尚延朔追问道:“王子另外一个目的是什么?”
达松笑而不答。
三人骑马行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长路漫漫难免不说话。
牟松开口第一句话便是,“郎君现在知道小王的身份,有没有后悔当时没杀了我。”
杨铣冷哼一声,道:“若非当时事情发生太突然,本将又不知汝的身份。若是知道,汝的下场和那个一箭贯胸的吐蕃兵下场是一样的。”
牟松想起手下亲兵死时惨状,不由得心生怒气。冷眼瞥杨铣,道:“汝别得意的太早,总有一天,本王要亲自取你项上人头。”
杨铣同样蔑视牟松,针锋相对道:“有本事就来。”
“你!”
牟松受不了杨铣的言语刺激,拔刀在手。
杨铣也不肯落了下风,拔出腰间的唐刀。
吐蕃立刻有了动作,四周钻出吐蕃兵拿着刀枪或是弓箭,对准杨铣和李晟。
李晟策马到两人之间,朗声道:“有道是两军交锋不斩来使,今小将与杨嗣业同为唐军使者,而王子是吐蕃使者。伤了谁都不好,还请收去刀剑。”
牟松不愿在手下面前失了礼数,收刀回鞘。
李晟见牟松收了刀,又扭头看向杨铣。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杨铣见情况对自己不利,尽管不甘心,还是收刀回鞘。
四周紧张的吐蕃兵,见此情形,也渐渐地退开。
傍晚时分,三人到了唐军的中军营帐。
“吐蕃牟松王子亲自到访,本帅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王忠嗣亲自出营相迎,并邀请牟松入营。
杨铣和李晟级别不够,只能留在外面等候传唤。
正是等候的这会儿工夫,杨铣注意到中军大帅的亲兵虽然脸上威严赫赫、神情凛然,但个个勒紧腰间束带。
杨铣大为不解,心道:“大帅这么做是何用意?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