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刺史府,蔡邕便忍不住看向陈潇。
“子昂,朝廷真的调任贾孟坚,去做涿郡太守?”
他虽然已经很多年不在朝堂,但对朝堂的局势,还是有些了解的。
十常侍怎么舍得,让自己人的贾琮,从冀州刺史的位子上调走?
这不符合常理。
“世人皆知,贾刺史的靠山是宦官,但具体是十常侍中的哪一个,老师可知道?”
陈潇并未回答,而是笑着问了一句。
蔡邕一怔:“老夫离开朝堂多年,消息闭塞……”
“是赵忠!”
不待蔡邕说完,陈潇便给出答案:“而我此次进京,花钱买官,主要贿赂的是张让。”
张然和赵忠,正是十常侍中的两大山头。
蔡邕闻言,顿时心神一震:“你是不是想说,朝堂之上,大将军一党与十常侍之间,固然争得你死我活,但十常侍之间,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
“老师慧眼如炬,一语中的。”
陈潇微微点头,言语之间,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眼光:“面对何进一党的步步进逼,张让、赵忠固然合作无间,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无时无刻不想着扩充自己的势力……”
“我将贾琮要走,张让就能安插自己人继任,这对他来说,岂非好事一桩?”
他轻描淡写,将洛阳城中不为人知的一场权谋诡斗,娓娓道来。
蔡邕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他下意识问道:“赵忠岂会同意此事?”
“不用他同意,陛下同意就行了。”
陈潇笑道:“再说,草拟诏书的是张让,盖上大印的是尚书台,太傅袁隗和尚书台的那些大臣,巴不得看着十常侍内斗呢。”
所以实际上,此事是张让主导,尚书台推波助澜?
宦官和文臣竟然默契的合作了?
蔡邕彻底无言。
他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挑战,原来在权力的争夺之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敌人,而只有永恒的利益!
更让他感到骇然的是,这一切……其实都是出自陈潇的暗中谋划!
这个学生,当真心深如海!
“子昂啊,老夫一直以为你是个文士,但前几日,却发现你还是个武将,现在看来,你不会还是个谋士吧?”
蔡邕深深一叹,面露颓唐之色:“难怪你说老夫不适合朝堂,这种种权谋诡斗,老夫看都看不清,一旦深陷其中,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直到这一瞬间,他才彻底没了做官的想法。
后半生,便老老实实在幽州学宫教书治学吧!
“老师不必妄自菲薄,权谋诡斗之术,只是手段罢了,纵观历史,靠着权谋名垂青史的人有几个?”
陈潇发自真心的安慰蔡邕:“与之相比,教书治学、培养出数之不尽的人才,才是真正青史留名的伟业啊!”
蔡邕点头,深以为然。
心中再无半点不甘。
顿了顿,他又有些好奇的道:“说起来,你对贾琮很看重啊,你有把握,他会去涿郡赴任?”
“没办法,幽州缺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