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告急的消息很快传入齐国,齐国人开始蠢蠢欲动。这一日稷下学宫正宣堂照例又齐聚一堂开始了激烈的争辩。
“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这回怕是要栽在南蛮子的骠骑之下了,若蓝田失守,咸阳不保矣。”
“秦人初胜丹阳,顾盼自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楚国人好骗好欺,这叫轻敌懈军,骄者必败也!”
“秦军轻敌是实,必败倒也未必,时下楚军为雪丹阳之耻齐力断金,疾如锥矢,战如雷电,剑指咸阳,那只不过是由于攻克天险武关而起的一时作气,加之秦军一开始的轻敌懈怠,而使得楚军侥幸得呈。如今蓝田危在旦夕,蓝田距离咸阳不足百里之遥,秦国势必壮士断腕不惜一切保卫家园,此时的蓝田必定固若金汤,百折不摧;秦军必然众志成城,与蓝田共存亡。而楚军久攻不下势必士气渐丧,军心渐殆,以至无心恋战,此乃世人对沐猴而冠的南蛮子之共性之共识也。故而,在下认为此战楚军未必能胜。”
“笑话,楚军三十万大军连破数城,而秦国兵力只剩下不到二十万,据说连王宫禁卫队都被赶上阵了,蓝田必定失守。”
“蓝田若失守,咸阳便孤立,秦国不会坐视不理,定会派人向韩魏求救,况且还有盟国宋,楚军此时深入秦国腹地,地形不熟,后方一旦被盟国军队倒戈,到时秦楚两国的军势将会发生不可估量的逆转。”
“打仗其实是战略较量,它看的是审时度势,相机权变。两国交战双方阵势变幻无常,需根据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及敌情变化制定出兵方略。历代战争中以柔克刚、以多胜少、或者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由于一方利用阵势转变将自身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眼下看似楚军略占上风,实则不然,楚国占领秦国的城池越多,它的兵力就越分散,到时秦军反败为胜完全有可能。”
“秦国若要反败为胜,势必只有向韩魏求救,不过此时秦国危在旦夕,想要说服韩魏谈何容易,况且魏国刚刚与齐国立盟,韩国也有事向齐国之意,秦国若要向上次欺骗楚王那样使用诡计说服韩魏怕是痴人说梦了。”一学子笑笑道。
“这一步正是齐国人最最关心的,秦国的张仪铁齿铜牙翻云覆雨极具口舌之能,为人奸诈诡计多端,若韩魏被他变相引导曲意牵制引出各种利害关系,禁不住他花言巧语的一说,重又倒向了秦国也未可知。韩魏两国只要一国侧向秦国,另一国势必会发生动摇,这些都是有历代先例,齐国不可不防哪。”
“这位师兄言之有理,韩国虽然一心向齐,但谁不知道权臣公仲侈一心连横,有意结好秦国,要不是前几年韩王在公孙衍的游说下五国合纵抗秦遭到重创,后公仲侈被罢相,魏国因齐国义助襄陵转而与齐国结交,韩国断不会自愿向齐国靠拢。如今好不容易齐魏韩合纵在望,又突然间横生枝节,真是令人难以揣测。”
“各位师兄,此次若齐魏韩联盟告吹,秦国又一次得呈,那齐国该如何应对?转而跟楚国结交?还是将矛头转向北方的燕赵?”
“齐国绝无可能再跟楚国建交。”有人一口否定。
“燕国子之之乱后国力渐弱,加之燕王新立,自顾不暇;赵国地处三晋之北,不言远水救不了近火,且赵国虎视中山国久矣,历来有吞并之念,为将来不受各国制约,一向不得罪各个诸侯,保持中立而不倚。”
……
苏秦、田文、公子地、侯赢等人出了闹哄哄的正宣堂,径直往东厢耳房而去。
“苏兄认为,秦国若去说服韩魏连横,能有几分把握?”一路上田文边走边问。
“此次秦国迫在眉捷,势必不惜一切手段笼络韩魏,秦国若得不到魏国或韩国的战略支持,必定挟持或亲近一方威胁另一方,如此阴阳齐下恩威并重,必定会使一方屈服。何况韩国公仲侈是个地道的事秦派,一定会借此良机大展施手。”
“苏兄既然认为公仲侈是个事秦派,那此前韩国却为何要跟着魏国向齐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东征?”田文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