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汗江把江城一分为二,中医世家沈家,居住江城南岸,祖祖辈辈在江城开医馆治病救人,先辈在封建王朝做到太医令。告老还乡带回很多医书医例。现在都收藏在沈家的大书房。
家里有几块封建皇帝御赐牌匾:华佗在世,扁鹊重生等等。这些大牌匾,沈家都收藏着。这是先祖告诫后辈做人要低调。更多的是民间患者病治好送来的锦旗与牌匾。以前还挂在显眼的地方。辛亥革命后,就把一些老的锦旗与牌匾给收了起来,医馆里挂的都是民国成立后,医好病的患者送来的
沈家在江城是大家,历年来的战乱,水患,瘟疫。沈家也受到冲击,人口也不旺。开医馆只有长房后代沈大黄居住在江城的老宅开医馆。沈大黄与妻子朱芳菊育有两儿一女,长子沈川柏,次子沈川谷,女儿沈百合,都在医馆跟着父亲行医看病。沈家子弟的名字都是药材名。没有“字辈。”
在梧桐镇乡下沈家庄还有十百来口人,前几年沈老先生去逝,沈大黄的二弟沈樟现在是庄主也是族长。以种植药材为主,都送江城沈大黄这里送。
从沈家庄到江城水陆都通,沈樟来江城送药材,大多是赶马送来。量特别多的话会请货船,一般都请漕运世家常家。
沈家家族从医的子弟分两批,一批在江城沈大黄这里给人看病,切药,晒药,抓药,学医。
还有一批就在乡下种药材与粮食。梧桐乡镇上也开了一家医馆。
在江城,沈家的医馆与家是同一个大院子,除了家族居住与工人住外,晒药,切药,制膏药,放药材的仓库都在院子里。人称:沈家一里院。
只不过医馆的大门开对着南大街,医馆名为:沈氏杏林堂。有半条街,中医的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骨科等等,沈家都能药到病除。
大院子里还有熬药房,为那些大富人家不想家里有药味的,还有一些单身不方面熬药的病人熬药。他们来把药汤取走,也有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喝的。
沈家的大门对着北大街,沈家大门高高挂上:沈宅。也有半条街。在这里工作的沈氏族人都住在院子里。饭,各家吃各家的,每个月都领工钱。
只要外乡人到江城来,随便问一个人,江城南岸沈家,人人都知道。
今天凌晨,沈川柏的妻子武秀芸就腹痛要生产,家里的人都起来等着,忙着。
沈川柏与妻子武秀芸是,“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占领东三省,江城青年学生上街**抗议政府不抵抗。当时政府出动军警伤了不少学生,沈川柏是在救治受伤的学生与妻子认识的。
“生了,生了。是个孙子。”着急的沈川柏听到母亲在产房说话。他问:“娘,秀芸没事吧?”
“没事,没事好着呢。”沈母朱芳菊回着话,“等一下胡妈洗好抱出来给你看看。娘还要收拾一下。”
沈母朱芳菊是接生婆,也称稳婆。接生过无数个孩子,今天终于接自己的孙子问世了。
“哎。”沈川柏去书房告诉父亲沈大黄。沈川柏知道父亲在书房。
“爹,生了,是个小子,您给起个名吧。”沈川柏到书房来告诉父亲。
“你起吧。”沈大黄放下手中的医书,“川谷和你妹妹不是讲,爹起的药字都是药味。他们说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不起中药名。”
“爹,还是您给起吧,我起不好。”
“有什么起不好的,去衙门上户口前起好就行了。祖上做到太医令的祖宗就叫沈鹤。”
“爹,这个儿知道,家谱有记载。还有姑祖沈紫株也到宫里当过女医官”
“嗯,现在你去看看秀芸吧,你们商量一下孙子的名字。你们可都是有文化,接受新思想教育的人。我们家都是以药名为名,一直都没有排辈份的字。”
“哎。”沈川柏就要走了。
“不过。”沈大黄站起来。父亲还有话说,沈川柏停了下来。
沈大黄说:“还是叫爹娘,不要叫那些爸妈。”
“是,爹。”
“去吧。”
“嗯。”沈川谷出了书房。
沈大黄也走出了书房,他要在院子里活动一下,吃过早餐就开门问诊。
沈川柏回来,看到大家都在看孩子。
“大哥,”二弟沈川谷抱着孩子问,“快来看看我的大侄子。爹给起什么名?”
“没起,”沈川柏抱过孩子,“爹让我与你们嫂子起。”沈川柏就抱孩子进房去看看妻子。
“这就好,不要起带中药的名了。一喊名字就闻着药味了。孩子要起个好名字。”沈川谷看着兄长的背说。
“大哥,要起个有时代意义的。”妹妹沈百合说。
“秀芸你辛苦了。”沈川柏抱着孩子吻了一下躺在床上的妻子。
武秀芸说:“放儿子侧着躺吧,他还要吐洋水。”
“哎。”
“爹没起名?”
“嗯,我们起。”
“叫志朴吧。”
“志同道合,雄心壮志,矢志不渝。质朴高洁。好。”
“秀芸,”朱芳菊端了一碗蛋汤进来,“先喝碗蛋汤。好好睡一觉。”
“娘,让胡妈端来就是了。”沈川柏要接过母亲手中的蛋汤,他来喂妻子。
“你还有事忙。”朱芳菊不让儿子拿碗。
沈川柏说:“孩子生了,秀芸也好好的。名也起了,叫志朴。我没事儿忙了,今天我做爹,休息一天不看诊。”
“秀芸,来,娘喂你。”朱芳菊舀了一勺蛋汤喂儿媳妇。
“娘,还是让川柏来吧。”武秀芸怎么好让婆母喂。
“没事的。”朱芳菊笑,“现在你生孩子了,娘要带你做徒弟。以前你老是不愿意。你也是护士学校毕业的。比我这个老婆婆懂的多。来,张嘴。”
“嗯。”武秀芸张嘴喝了蛋汤。
武秀芸护士学校学的是护理。让她一个姑娘接生孩子,她可不愿意。现在自己做了母亲,她知道生孩子的辛苦。要是有个好的助产师,产妇就少些痛苦,她同意做婆母的徒弟。
朱芳菊看着一旁傻站着的儿子:“东西王伯都给准备好了,你带上一个伙计外婆家报喜去呀。明天去给沈家庄二叔报喜去。”
“哦。”沈川柏才醒悟过来。
“那我去了。”沈川柏就出去了。看到吃好早餐,刚走在院中带弟弟妹妹去医馆的父亲,他紧跟了上去:“爹,名起好了,叫志朴。”
沈大黄问:“何意?”
沈川柏回父亲:“志同道合、雄心壮志、矢志不渝、质朴高洁。”
“还好,没神志不清。哈哈。”沈百合补了一句。沈百合也是护校毕业,现在跟着一族叔在医馆看处方抓药。不忙的话也跟父亲学医开方。
沈川柏在妹妹头上拍了一下:“我去武家报喜去。”就转身往后走。
沈川谷说:“今天真热。”
“今儿小暑节气了。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晓得看你们那个洋历。”沈大黄前面走着念叨着。
沈百合对着二哥调皮做了个鬼脸。
“爹,洋历也没什么错。”沈川谷说,“国外有些东西还是好的,比如,西医治肺炎很不错,我们就可以中西医结合。常大叔就送家茂到外国去读书。家茂一回来就把多年的漕运船帮改成了江城常氏航运总公司,下边还有很多分公司。常大叔当董事长,常大哥与家茂都是经理。”
“你想去洋医院就去,爹不拦你。”沈大黄头都没回的说。
沈百合推了一手二哥。
“爹,我只是说说。我给您和娘讲的事你们觉得怎么样?”沈川谷岔开了话。
沈百合问:“二哥,什么事?”
“你二哥看上医馆对面张掌柜家的二小姐。”沈大黄还是没有回头。
沈川谷环顾左右:“爹,您小点声。”
沈家的工人们晒药切药包药都忙了起来,一里院里都是人在走动。他们后面还跟着一样到医馆看诊抓药的家族兄弟姐妹。
沈川谷可不想这还没成的事,院子里就先传开了。
“好呀。”沈百合说,“木香,是药名耶,看来早就给二哥你准备好了的,哈哈哈。”